新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快穿之黑心女配又在学习强国 > 第299章 回家,最后的世界(3)

第299章 回家,最后的世界(3)(2 / 2)

街道上,本应热闹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的百姓,却大多紧闭门户,街巷间鲜有人影。

偶尔有几个行人,也是匆匆而行,神色紧张,不时回头张望,似乎害怕被什么牵连。

杨蓁骑在马上,身披战甲,环顾四周,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

军队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响,显得格外响亮而沉重,士兵们的脸上也没有往日的欢笑。

谢春行等人都担忧的看向元帅,心里莫名有种兔死狐悲的悲凉。

元帅何错之有?

他们在边关浴血奋战,回来竟然是这副光景?

“谢春行,你这几日整理好抚恤将士的名单,钱财你不用担心,你们几个安心待在营中,放心,抗旨的时候,我就有应对之策了。”

谢春行几人朝杨蓁拱手,“是,元帅!末将等都盼你平安!”

“会的,我有军功在身,好歹是皇室公主,不会有什么事的。”杨蓁安抚道。

……

-----------------

随后,杨蓁带着太子,进宫请罪。

天色渐晚,暮色四合,御书房外,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让人不自觉地屏息凝神。

等了一会儿,皇帝身边的太监总管李盛林恭敬的走出来,轻声说道:“太子殿下,皇上让奴才请您进去!”

说完,转身看向杨蓁,微微颔首,“公主殿下,皇上口谕,命你跪在此处反省!”

太子被杨蓁软禁了很久,心中满腔怒火,此时也不装了,“贱人,你等着,看孤不把你狂悖忤逆的事情,悉数告诉父皇!”

杨蓁老神在在,完全是当人不存在的样子。

把太子气得半死!

御书房的门关上,很快就传出来太子哭诉的声音。

杨蓁心里哔了狗,掏出两个棉花塞上。

李盛林被杨蓁这样子搞得差点憋不住笑,“殿下,你还是跪着吧,皇上眼下正在气头上!”

杨蓁摘掉棉花,“等会儿,他会更生气!”

太子的生母贤贵妃,是崔家长女崔文仪,也是皇帝的白月光,两人青梅竹马长大。

后来崔家因为贪腐,被先帝流放,那时候崔文仪板上钉钉的太子妃,也黄了。

为了攀附太子,太子也有意保心爱之人,折中让崔文仪做了东宫一个才人。

而杨蓁的母亲谢知瑜,当时誉满羌都,先皇器重谢家,太子妃之位,就落在了当今皇后头上。

可是,东宫太子妃不好当,太子总觉得是谢知瑜抢了心爱人的位置,对她并不好,甚至纵容崔文仪生下长子。

五年前,先皇去世,国丧期一过,皇帝就将崔文仪封为贤贵妃,将其长子杨淮宁封为太子。

平时也是处处偏袒贤贵妃,皇帝要是知道,她把太子软禁在边关那么久,估计杀了她的心都有。

李盛林见杨蓁执着的站着,摇摇头,回御书房伺候着。

果然,杨蓁没站一会儿,李公公就匆匆走了出来,面露焦急,“公主殿下,皇上让您进去,皇上正在气头上,您多说几句好话。”

“谢李公公提点,我知道了!”杨蓁微微颔首。

这吃人的宫里的宫里,不是每个人都会对你释放善意的。

……

御书房。

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面色铁青,双眼如炬,怒视着走进来的杨蓁。

太子则站在一旁,神情中带着几分委屈,却也时不时地偷偷瞄向刚踏入书房的杨蓁,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就在杨蓁刚迈进门槛,一方砚台带着呼啸的风声朝自己飞来。

杨蓁反应迅速,抬手一挡,砚台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啪的一声落在地上,碎片四溅。

“杨蓁,你放肆!”皇帝怒喝。

“臣,杨蓁,参见皇上。”杨蓁跪下行了一礼,声音沉稳,丝毫不畏惧皇帝的怒火。

“你还有脸来见我!”皇帝拍案而起,怒不可遏,“你屡次抗旨不回,眼中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更有甚者,你竟敢软禁太子,你可知这是谋逆之罪!”

“皇上息怒,臣抗旨不回羌都,实有苦衷,边关战事紧急,臣身为将领,岂能轻易离守?

至于软禁太子,实属误会!太子殿下至边关,魏军虎视眈眈,臣为保其安全,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

“误会?哼!”皇帝冷笑一声,“太子亲身经历,你手下将士对他多有不敬,这难道也是误会?”

太子此时插话,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幸灾乐祸:“父皇,这可不是误会,皇妹的人把儿臣关押在一处院落,不能随意出行,只能困在方寸之间,皇妹的行为,实在让儿臣寒心。”

闻言,皇帝再次将一个茶盏扔向杨蓁,“朕看你分明是仗着军功,目中无人!”皇帝怒斥道,“来人,将杨蓁拿下,听候发落!”

御书房内,一阵嘈杂,侍卫们涌上前来。

“等等,臣有话说!”杨蓁高喊道。

跟着,杨蓁解下身上的包袱,从里面拿出一摞信件,放到皇帝跟前,“皇上,臣让人看管太子殿下,主要是因为他通敌叛国!”

太子只觉得一口好大的锅砸在自己头上,“杨蓁,你胡说什么?”

“我没胡说,皇上看看这些书信便知,臣身边的韩云丰,是太子殿下的人,他经常给太子写书信,将边关一切事务都告诉太子殿下,这些书信可佐证。

而这个韩云丰,在我们与魏国交战期间,与魏国大帅司寇清也有多次密信往来。

所以,臣控制太子殿下,只一个原因,臣不想和将士在边关浴血沙场的时候,背后的人捅刀子。”

皇帝闻言,赶紧招招手,让一众禁卫军退下,然后半信半疑地看起书信来。

“父皇,我真不知道这些书信!”太子没想到杨蓁竟然是有备而来。

杨蓁反唇相讥,“不知道?那不妨把你身边的谋士,崔家峪喊来问一问,如何?”

听到崔家峪的名字,皇帝放下手中的书信,转头看向太子,眼神狐疑。

“行了,杨蓁,你先回去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