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帝(2 / 2)

“如此也好。”如此鲁子谋就放心了,名义上把国都立在成都府,可不管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还是军事中心都不会迁移到这里来。鲁子谋心想,大约主公还是有衣锦还乡之念,不然为何会选中蜀王宫呢?

六月初一是好日子,礼部议定之后公告天下,除前线正在交战的唐国李嗣源没有派遣使者来贺之外,天下诸王都遣重臣、世子为使臣,共襄盛举。西山诸羌和更北方的契丹人也派了使者来,有这两拨外族人,登基大典更好看了,更显出万国来朝的好兆头来。

原唐国节度使王灵王辰云,自立为帝,国号大成,建都成都府,改年号永平,天下为之贺。

演过了家家酒,王灵拿着信纸叹息,吩咐左右:“去看看,若是李将军修整好了,请他来见。”

“陛下,李将军已递了请见折子。”

“糊涂东西,还不快快有请。”伴着王灵的叱骂声,李继珪进殿,大礼参拜。

王灵连忙扶起,“舅兄折煞我了,快快请起。”

“谢陛下。”李继珪乃是唐国永王世子、王灵正妻李昭阳的嫡亲兄长。先前兴教门之变,永王当场被杀,永王府一脉也被屠杀殆尽,只有李继珪和他几个儿子逃出来。听闻王灵在成都府登基,千里迢迢赶来投奔他。

“舅兄勿怪,刚收到一个噩耗,心中难过,一时闪神,怠慢舅兄了。”

李继珪拱手,“陛下言重了,不知是何噩耗,臣可能为陛下分忧?”

李继珪闻弦歌而知雅意,若王灵没有吩咐他的意思,不会说这种话。李继珪对王灵一向颇有好感,他们曾经也是并肩作战的同袍,又有姻亲之名,若不是对他亲密,王灵何必斥责左右侍从给他听,这是看重。

王灵叹息着把复州报丧的折子递给他,李继珪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骂了千百个糊涂。自戕乃是大罪,不爱惜身体发肤,到地下有何面目见父母血亲。李继珪在心里打李昭阳的小人,她从小锦衣玉食金尊玉贵,长大后嫁给王灵这等当时豪杰,生得好、嫁得好,还有儿子傍身,有娘家撑腰,一个女人最体面舒坦的日子她都有了,还想不开去死。若人人像她一样,天下女人都该死绝了。即便在王灵后院中不受宠爱,可体面尊贵不少半分。王灵本就不重后院,后院有大儒之女、属官大将之女,也不曾越过她半分。这样的好日子,她不牢牢把正妻的位置占着,白白让他们李家损失一股助力。

若说李昭阳这辈子有什么不顺心的,那也是她自己找死,李继珪从没听过为人妻室的指着丈夫的鼻子骂。装什么高贵,他们李家不过沙陀人,后来入主中原,为求天下归心,借李唐名义罢了。当初大唐末帝之女,委身伯父李存勖为妾,依旧笑脸相迎,保全大唐遗脉,这才是天家贵女该有的手段,家族养育你难道是为了让你拖后腿的吗?

李继珪想着如今他们永王一脉虎落平阳,手上不过两千残兵,要地盘没地盘、要粮草没粮草,借着姻亲的名义投奔王灵。他这姻亲妹子还当场拆台,折子说得清楚,李昭阳临死之前还痛骂王灵来着,李继珪知道自己那个被宠坏的蠢妹妹真干得出来。苍天啊,下辈子别做兄妹了,伯父在位、父亲健在的时候,李昭阳不懂事,他们用马匹、金银补偿,如今尊卑颠倒、情移事异,李昭阳再抽风,难道让他用命去填吗?

心里恨不得把李昭阳拖出来鞭尸,李继珪面上还是一片伤心,眼泪都下来了。“陛下明鉴。臣这妹妹,从小娇养,刀子嘴豆腐心,若说她出言不逊、娇蛮无礼,臣是信的,可若说她有什么坏心,臣以性命担保,绝对没有。一辈子都如同未出阁时那般单纯,兔子一般的性子,见着花谢草枯都要落泪,再没有害人的阴毒心思。如今她不懂事,臣无言以对,只求陛下念在结发一场的份上,允她入土为安,全她最后的体面,安慰大公子丧母之痛。”

“舅兄起来吧。你我相交多年,我明白你,你也明白我。她是什么性子,我深知的,不过拎不清,没有坏心,给她一把刀都想不到杀人上去,单纯。”在家属面前,王灵也只能绞尽脑汁想李昭阳的优点。

“陛下明鉴。”

“岳父岳母,其他几位舅兄蒙难,我深感痛心,如今起兵,即是为天下人谋太平,也是为伯父、岳父报仇。听闻舅兄带了两千精兵入蜀,这些精兵仍旧归属舅兄,缺的钱粮马匹甲胄兵器依我亲军标准配齐。此事我以交待蒋鑫,舅兄找他就是。”

“谢陛下!”李继珪今天第三次拜倒下去。这就行了,只要军队还属于他,王灵愿意给他庇佑,李继珪就心满意足了,妹妹死不死的无关紧要,只要王灵还认他这个“舅兄”。

“李氏自戕,实为大罪,我虽不喜,念在岳父待我恩重,舅兄与我并肩作战的份儿上,宽宥她吧。李氏以正妻之礼葬在复州,王楠主理丧事。舅兄,楠儿从小跟在母亲身边长大,文弱了些,恐办不好此事,舅兄先去复州一趟,替我在她灵前上一炷香吧。”

※※※※※※※※※※※※※※※※※※※※

我想改个名字,小可爱“糖水生姜”帮我想了个《早悟兰因》。我自己想了个《登基称帝的我平平无奇》,大家觉得哪个好?

好多小可爱都留言说名字不好,耽误了正文,大家还有其他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