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火攻致胜(2 / 2)

夕华兀自纠结片刻,遽然低低说道。

“哦?撞邪?”袁天罡惊诧说道,“那忆月姑娘不过是文弱女子,又怎会有此一说?”

“先生有所不知。”夕华急急说道,“这忆月姑娘不仅性情忽冷忽热,就连这说话亦经常是语无伦次。忽而说自己名唤水忆月,再过些日子便又成了杨洁儿。而更为蹊跷的是,每当她说自己是杨洁儿时,就好似是从梦中惊醒一般,先前之事竟一点都不记得了,着实是令人摸不到头绪。先生既是得道之人,想必定会有解救之法,无论怎地都万请救她一救。”

袁天罡凝视着夕华,半晌没有作声。夕华误以为他不愿出手相救,忙起身跪倒,连连唤着救命。

袁天罡见状,心中知晓镇压冥王的时机已到。遂站起身,来到夕华的面前,伸出双手将她扶起。随后,又从袖筒中摸出一个锦袋递到了她的面前。他见夕华疑惑的看着自己,遂缓言介绍说道。

“夕华,这袋中装着的乃是凝神香,专治如忆月姑娘这般的怔忡之症。你要好好随身保管,每晚临睡前,只要悄悄与檀香混于一处焚烧,不日她的病症便会得以尽除。”

夕华闻听此言,连忙将锦袋收于袖中。随后又向袁天罡道了个万福,告辞而去。袁天罡望着她的背影消失,脸上蓦然现出了不可捉摸的神情。

雨雪隔黄河,率军赴梁州。遶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喑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梁州云天关外,金戈铁马,鼓角争鸣,喊杀不断。在苏定方大军的猛烈攻势之下,梁州刺史甘少连领军狼狈退回城中。在城门上高挂免战牌,一连已有三日。依照古制,倘若战败方一旦高挂免战牌,胜利方便不得再攻,只能在城外静候等待。故此苏定方见状,亦只得带领手下众兵将向后退出五十里,安营扎寨,暂作休整。除了每日定时前来城下讨敌骂阵,便是尽享欢愉,与众兵将喝酒吃肉,欣赏歌舞,玩闹赏乐。只待甘少连大开城门,举旗投降。

梁州城,刺史府。甘少连因战败所迫,倍感头痛。在回城首日,他便连日修书托人送到长安,呈给皇上。信中,他详细说明了战事情况,希望皇上能够增兵予以支援。焦灼等待了两日,他终于获得回信,得知皇上已命秦王李世民、辅国大将军子书江远率领唐军开拔而来,心中不由惊喜万分。李世民与子书江远同为大唐战神,此番二人共同前来,梁州之困必可解也。

苏军大帐,苏定方亦获得探子来报,得知秦王李世民率兵前来支援,心中甚是不屑。在历经数月连胜后,他的骄傲此刻已然膨胀到顶。那李世民不过是传说中的战神,其究竟实力如何,却不得而知。况且其他的唐军守将虽表面看似勇猛,实则却都与泥塑土偶一般,不费吹灰之力便纷纷败下阵来。既是如此,想必这李世民亦是有名无实之辈。既是其偏要前来送死,那他亦不妨就此成全,好好会其一会。想到此处,他遂生出轻敌之心,又继续与部将饮酒作乐起来。

五日后,梁州城外密林。经过日夜兼程,唐军在李世民同子书江远率领之下,即将到达云天关。二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先由李世民装扮成平民,在墨玦的陪同下设法进入城中,偷偷与甘少连见上一面,也好摸清眼下的战事情况。待商定后,二人遂吩咐手下兵将暂且在密林中休整,按兵不动,以免打草惊蛇,惊动苏定方。

翌日午前,梁州刺史府前厅,甘少连得知秦王前来,连忙相迎。在李世民的问询下,他将先前的战事情况悉数据实禀告。李世民闻听苏定方如此骁勇善战,帐下亦是兵强马壮。心下暗自合计,决定要用计谋将其生擒活捉,然后收其为自己的副将。日后倘若与太子、齐王大战,也可作为自己的有力帮手。故此二人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认为苏定方虽是兵强马壮,但因连日得胜,甚是轻敌。不如避其锋芒,利用多风天气,设下巧计,一举破敌。

是夜,天穹被沉沉的阴霾所笼罩。乌云蔽月,不见星光,唯有风吹树动的惊心动魄之声。李世民与子书江远经过排兵布阵,将唐军分为东西南北四路。每人肩搭一弓,腰间的箭囊中均插以用硫磺、棉花等易燃之物做成的箭矢。随着号令,兵士们张弓搭箭,燃烧着的箭矢登时如流星般向苏军营帐射去。所到之处,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瞬间一片火海。

苏定方从梦中惊醒,见此情景,心中大骇。急忙冲出大帐,外面已是一片火海。火光中夹杂着鬼哭狼嚎之声,极其惨厉,不绝于耳。烟雾冲天,不辨方向。待他要召集兵马,却见李世民率四路唐军已冲到近前。若想再做抵抗,已无还手之力。只得慌乱应对,须臾,唐军团团围住,如瓮中之鳖被当场擒下。

随着大火焚烧殆尽,翌日,苏军营帐化为一片灰烬废墟。

此战结束,李世民却讶然发现子书江远不知何时竟没了踪影。众将正在急切寻找,恰在此时,见先前被派去清理打扫战场的兵士忽来禀报。在战场上发现了一具身着银色明光铠,肩披玉色披风的尸体,看身形颇似辅国大将军,只是脸部被火焚烧,已是面目全非。李世民听闻此言,心知子书江远定是凶多吉少,身子瞬息瘫软,险些瘫坐在地上。幸好众将在旁搀扶劝说,方才勉强得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