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宋歌行 > 第190章 朝堂变动

第190章 朝堂变动(2 / 2)

真宗绝不是个好皇帝,但也绝不是昏君,他只是沉迷于道教和虚名,一生浪费无度,但在用人上还真的没多少可以让人指责的。

寇准那样的鬼脾气,同样在真宗朝当宰相,而刘家兄弟刘从德早亡,年仅二十四岁就死了,那时候刘娥还活着。

次子刘从广品德绝不会差,否则欧阳修那棒槌还能跟他交往,还给他写下了《乐哉襄阳人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的诗文来才怪呢。

……

嗟尔乐哉襄阳人,道扶白发抱幼孙。

远迎刘侯朱两轮,刘侯年少气甚淳。

诗书学问若寒士,樽俎谈笑多嘉宾。

往时邢洺有善政,至今遗爱留其民。

谁能持我诗以往,为我先贺襄阳人。

这是两年前刘从广任职襄阳时,欧阳修送别他时写下的诗文,诗中称赞他在邢州、洺州当知州时有善政,百姓受其恩惠,祝贺襄阳人将迎来一位好官。

只是官是好官,他这身份太敏感了,赵昉难道不考虑自己老爹的感受吗,可外人不知道的是,这事赵昉还真问过赵祯。

现在的赵祯舒服极了,整天抱着孙子赵预,赵昕都抱怨多回了,自己就一个宝贝儿子,还被父亲给抢了。

对于加恩刘家赵祯表示赞同,虽然以前被刘娥压得喘不过气来,可毕竟她都死了多年了,而且还是自己的嫡母。

刘娥其实没有养育赵祯,他是真宗的杨妃养大的,只是占着嫡母的名头,约束赵祯垂帘听政罢了。

刘家人自然明白,赵祯跟刘娥其实没多少感情,有的只是伦常礼仪,因此刘从广接到圣旨时都愣住了。

好几天他都心神不定,还没准备进京,恰好俞佐的家眷进京经过襄阳,长子俞兴去拜访他,知道他心神不定劝说他放下心事。

刘从广这才定下神来,跟着俞家家眷一起进京。

两家都是外戚自然亲近,当然最关键是两家都是内敛的性格,作为赵昉嫡亲表兄的俞兴,一点没有张扬的样子。

甚至两人都没见过面,赵昉的两个亲舅舅,还是这次登基大典才见到的,要是稍微张扬点的,还不尾巴翘上天。

很显然俞家要飞黄腾达了,就看这次赵昉对两个舅舅的安排就知道。

没有功名在身的俞佑,去边关走了一圈,根本没打仗也被以戍边的功勋升迁为合门祗侯,而且还无人反对。

赵昉除了给舅舅加官外,杨文广被任命为马军都督府都督,呼延守用为都督同知,种谔的大哥种祜被调进京担任马军都督府都督签事。

步军都督府都督由程勘担任,也让不少人傻眼,因为程勘是文臣呀,可这老头竟然愿意转武职,亮瞎一众大臣的眼睛。

步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由王德用次子,原果州团练使王咸融担任,都督签事由高遵裕担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