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价值观一旦塑造之后,他们就更容易去接受西方的那些思想,觉得西方思想就等同于先进古代就是糟粕。
投射到具体的行动当中,就是依旧认为西方很多东西就是要比国内先进。
完全是不加分辨的,就去相信西方一定要比国内更先进。
比如他们完全不去参考数据,就认为国内的发展环境破坏非常大。
可是只要参考了数据就会发现,其实从近代以来环境污染最大的排名第一的就是他们的精神故乡大美丽,然后就是欧洲,第三名才是国内。
要知道整个欧洲的排放量还不如那些人的精神故乡大美丽,一个国家排放的多。
而之所以要这样叙事,在于很多西方通过媒体宣传来故意把污染环境的这个黑锅扣在国内头上。
但即便这么明显的一个错误,却依旧有很多人相信,依旧很多人在网络上面充斥着一些幼稚发言说什么这个污染大了,那个污染大了,说欧洲有多么的清洁干净,说大美帝国有多么空气新鲜。
这不就是思想殖民的一个具体表现吗
第二个恶性遗憾就是出现了许多过度追求女权的一部分人。
陈寒就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对于自己妻子的这种觉醒其实是非常赞同的,第一他是没有脱离如今东方温情叙事当中的框架。
并没有去讲所谓的自由恋爱以及个人英雄主义。
陈寒并没有觉得说自由恋爱这些东西是不好的,但是在如今的大明是没有这种土壤。
当然其实陈寒来到了大明王朝之后,对于门当户对这个词的认知是有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门当户对这个词一开始是形容建筑的。
门当是家门口两边的石狮子也好,石墩和石鼓也罢,只有大户人家或者官员家里才可以放置,或者说才能放得起。
户对是门楣上面的圆柱型或方形装饰,户对越多就说明你家的条件越好。
而且护队还可以分辨出是文官还是武将家庭。
比如文官用方形,武将用圆形。
户对的多少是跟关节的高低直接关联的。
所以一旦有媒人或者有外人一看你住的家是什么样的形式就知道你家是什么样的状况,人家要是介绍对象也会根据自家情况跟对方情况家里来相互联姻。
之所以讲究门当户对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首先要明白的是在古代识字率是非常低的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是文盲,所以呢,一些士大夫阶层本身择偶的标准和圈子就不大,他们是不可能会跟普通老百姓结合的,或者说非常少。
在这个小圈子之内,又会根据你的官阶多高,你是文官还是武将来互相配对。
套用一句非常俗的标准,那就是价值观能不能合得来
价值观的形成绝对跟家庭的环境有关,你是文官的圈子,那么必然会知书达礼,书香门第。
你是武将的圈子,那必然舞刀弄枪,或者传到了第三代,第四代开始也必然会出现识文断字的人。
反正不管怎么样,总归是要比普通的人见识阅历都要高。
最主要的是这代表着人脉圈层,家族与家族之间通过联姻都是要看对方背后有什么样的人脉资源互相的结合在一块。
我利用你的人脉资源,你利用我的人脉资源,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家族的健康发展。
即便是在现代的门当户对也是非常重要的,之所以有很多人觉得这是封建传统,那是因为你现在受到了比较良好的教育普及,至少让你识文断字,至少让你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让你明白古代有这样的传统。
所以你才知道门当户对这个词。
说句不好听的大部分都是黔首百姓普通人门当户对这种讲究基层讲究人脉资源之间的联姻,发生不到普通百姓身上。
因为即便是现代很多有钱的,有权的有人脉的,也依旧是讲究门当户对,你要是不属于人家这个圈子,你是根本进不去的。
可是总有一些小老百姓觉得自己必须得要做一个标新立异的人,绝对不能被门当户对,束缚住了圈子。
于是有些凤凰女凤凰男就想要高攀,可是高攀上去之后才发现跟人家三观不合,要么沦为人家的保姆一辈子只能成为男人的腰间挂饰。
要么沦为,赘婿一辈子仰人鼻息,不敢有任何的脾气。
所以陈寒来到了明朝之后就更加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在很多处事之上也就发现,其实西方叙事是完全不可能强行嫁接到东方伦理当中来的。
即便他是个穿越者,到了明朝也必须得要遵守此地的伦理,必须得要明白基层是一定有的。
在现代社会,阶层这种东西很多人不愿意提,因为阶层提出来就伤人尊严。
可是在古代就必须得要讲究这些,如果不讲究,不仅会让你寸步难行,同时也会让你无法生活下去。
来到了明朝之后,陈寒从来都没有想过说要把明朝改造成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他没有这种能力,也没有这种野心。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把大明王朝的基础设施给建设好,用信息差让大明王朝能够走得更好。
至于其他的,那就只能是留给后人去做了,他没有办法去做那么多。
而他的妻子江都郡主朱幼薇此时做的也是这样,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说一定要让女人走出来,然后顶半边天做不到的。
能够让不少人接受女子能够出来做事就已经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