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坏了,还得去偷师(2 / 2)

"回禀陛下,如今我大明各地驿站中蓄养了大量牲畜,以备官员走马上任之际,替其搬运行李。

"

"但相比较使用频繁的军马,这些牲畜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待在驿站中..

"

"我大明便可利用这些牲畜,替民间百姓运送货物..

"

杨靖越说越是兴奋,望向朱元璋的眼神中也充斥着浓浓的钦佩之色。

他在户部任职多年,日积月累之下方才灵光乍现,想到了通过驿站为大明创收的法子。

但朱元璋作为大明帝国的掌控者,还能在日理万机的同时,心有所感,实在是让他自愧不如。

"这个法子听上去倒是可行..

"

听了杨靖的解释之后,兵部尚书眼神先是一暗,随即便悻悻的点了点头,默默回到了队伍之中,表情很是惆怅。

不同于

"以文抑武

"的前宋,即便大明建国已有二十余年,朝廷一切都在步入正轨,但他们这些文官士绅的地位也远不如那些军功显赫的开国勋贵。

尤其是他这位兵部尚书,因为五军都督府的存在,手中掌握的

"兵权

"更是可以忽略不计,平日最多的差事便是负责处理后勤辎重,其中便涉及到了这分布在各地的驿站。

但朝廷若是有意通过驿站创收,无疑会进一步削弱他手中的权柄。

"不仅如此,

"像是在心中压抑许久,杨靖又紧接着补充道:

"大明驿站通常分布在城外,空余出来的房舍也可为路过的商队百姓遮风挡雨。

"

嘶。

待到杨靖将话说完,在场的六部尚书们均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即便他们并不擅长财政创收,但也知晓杨靖的提议大有可为。

大明驿站本就是在前元的基础上予以修缮扩建,顶不济也能有个四五间房舍,至于分布在交通枢纽,咽喉要塞等地的驿站,房舍更是多达百间不止。

这些房舍空着也是空着,还真不如

"为民分忧

"。

"敢问杨大人,我大明驿卒帮工若是替民间百姓传递书信杂物,又该如何定价?

"

"这个口子一开,分布在各地的驿丞是否会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朝廷又该如何监管?

"

"此外驿站的房舍,是否会被当地富绅豪商趁机侵占,随意定价?

"

就在杨靖和户部尚书赵勉窃窃私语,初步交换着看法的时候,翰林学士刘三吾沙哑的声音便是再度响起。

而其一连串的反问,也使得乾清宫中稍有些缓和的气氛重新如冰雪般冷凝,上首的朱元璋也是面露凝重之色。

他这一辈子,最为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而刘三吾的问题,恰好触碰到了他的软肋。

"刘学士所言不无道理。

"

简单的沉默过后,朱元璋便率先打破了殿中的沉默,并以不容拒绝的口吻命令道:

"事关重大,尔等商议过后,尽快递个章程出来。

"

言罢,也不带殿中的朝臣有所反应,朱元璋便是不由自主的看向诏狱所在的方向,口中念念有词。

"看来,还得去偷师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