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临时协议(1 / 2)

周国宏皱了皱眉头,他知道这块地的历史纠纷,但没想到会在收获前夕爆发冲突。

“张兄弟,我能理解你们村的想法,但现在庄稼已经成熟,马上就要收割了。按照常理,谁种的地,收成自然归谁。即使你们要收回这块地,也应该等到收割之后再商量后续的事情,不是吗?”

张铁柱脸色不变:“不行!我们村里已经决定了,从今天开始,这块地就是我们村的了。刘家要收割可以,但粮食得归我们!”

刘大壮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凭什么?这地是我爹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凭什么给你们?”

眼看双方又要争执起来,周国宏赶紧打圆场:“大家先别急。这事涉及两个村的利益,不是我们几个人能当场定下来的。这样吧,今天大家都先回去,明天两村的干部坐下来好好商量。”

张铁柱不为所动:“那可不行,万一你们晚上偷偷来收了怎么办?我们今晚就在地里守着!”

刘老汉一听,也不甘示弱:“那我们也守!”

周国宏看出情况不妙,思索片刻后说:“这样,今晚我和两村的村干部一起在地里守着,确保不会有人偷收。明天我们再开会解决这个问题。两位觉得怎么样?”

在周国宏的调解下,双方勉强同意了这个方案。

当晚,周国宏和两村的几个村干部一起在地头搭了个简易帐篷,轮流守夜,确保没有人趁机收割。

第二天一早,两村的主要干部在本村村委会集中,开始商讨这块有争议的土地如何处理。

张家村的村长张大山开门见山:“周书记,实话实说,这块地历来就是两村争议的焦点。按照土改时期的记录,这块地确实是划在我们村的范围内。后来为什么会有轮种的做法,主要是因为你们村的刘家硬要耕种,为了和气生财,我们村才同意轮着来。现在我们村发展需要这块地,要收回也是合情合理的。”

周国宏点点头:“张村长,你说的情况我了解。但问题是,按照我们村的记录,这块地是在我们村的范围内。而且,刘家已经投入了种子、化肥和劳动,眼看就要收获了,突然说要收回,这对刘家来说太不公平了。”

张大山寸步不让:“那怎么解决?难道因为刘家种了,这地就成了你们村的?那以后我们村干脆都不轮种了,一直让刘家种,难道就永远是你们村的了?”

争论不休之下,双方都拿出了各自的土地档案和历史记录,然而,由于历史久远,加上早期记录不够清晰,两村的文件都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

眼看会议陷入僵局,周国宏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既然历史文件无法确定这块地究竟属于哪个村,那我们不妨从现实问题出发。今年的庄稼是刘家种的,无论如何,他们的劳动成果应该得到尊重。我建议,今年的收成由刘家收割,但刘家要向张家支付一定的地租,算是对土地使用权的认可。”

张大山思考了一下:“地租多少?”

“按照当地惯例,地租一般是总产量的30%。”

周国宏说。

“不行,太少了!”

张大山毫不犹豫地拒绝,“这块地本来就是我们村的,凭什么只拿30%?至少要一半!”

刘家老汉当即反对:“一半?那我种地不是白忙活了?除去种子化肥的成本,我还能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