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要隔段时间,回来帮老爹老娘洗洗刷刷,就是个孝顺的好女儿。要是偶尔能给老爹老娘扯身料子回来,那就是绝对的大孝子,会被别人夸好久的。
像夏老太那样的极品丈母娘是少数,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坑女儿的,因为他们怕被别人的唾沫给直接淹死。
这时候的人们格外的看重名声,要做某件事前,他们首先会想的是,这事会不会被人戳脊梁骨?
会不会以后出门都抬不起头?会不会坏了名声,没法做人?
不像后世,大家都一副爱咋滴咋滴,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整体都不在乎名声这玩意,一切朝钱看,只笑贫来不笑娼。
像杨老头那样的亲家也是少数,都算是极品中的极品了。
不像南边的有些地方,女人那纯粹就是个物件,是个工具,会被娘家吸血一辈子。
当然,这地方还有个陋习,也特别的令人无语,就是这地方有客人在的时候,娃娃女人是不能上桌的。
得等这些客人吃完后,娃娃女人们才能吃,而且吃的都是别人吃剩的剩饭。
有剩余,还能吃几口,没剩的,就做点其他的杂粮稀饭对付对付。
而且日常的饭还是分了等级的,家里的男人和男孩子,吃的都是最好的,不是稠的就是干饭。
他们觉得男人是爷们也是主劳力,就该吃稠的干的。觉得孙子是继承香火的,就该吃好的。
只有家里的儿媳妇和老太太、女娃要么喝稀的,要么吃汤饭,至于干饭就别想了,没你们的份,问就是不配吃。
这算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陋习,基本到两千年那会儿慢慢就没了。
可能是教育普及率高了,有了电视和书籍的冲击,大家对外面的新思想也有了了解,大家开始追求男女平等了。
随着这些上过学的孩子们的陆续长大,开始对这些陋习说“no”,久而久之就没有了。
俩人聊完正事,才不舍的挂断了电话。
从第二天开始,夏染就一个厂子一个厂子的打听着囤货。
她想好了,她要给老家的老百姓,供名牌的货,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耐受度,让他们自打一开始就习惯用牌子的货,而不是三无产品。
也该开始囤各种货了,反正自己手里有大笔的钱,不花出去,扔空间也不划算。
随后夏染又把电话打给了石光明,让对方帮忙打听一下,市里的磷肥化肥还有二氨这些东西的批发价是多少,她得确定在哪里拿货的问题。
“若可以的话,你帮我再留意咱老家还有哪些特色的东西可以卖,只要东西好,我这边都收。”
石光明连连答应了,还顺嘴问了下,“你下次回来的时候还会带手表相机这些东西不?”他们可太怀念这一批货了,那一笔钱赚的太得劲了。
说起这个,夏染想起她还跟皮鞋厂定了一批货还没拿完呢,这两天得过去一趟,把合同给履行了。
“带,你顺便再做个市场调查,看咱老家那边还缺哪些货,做个统计报给我,我能弄回去的全部弄回去。”
必须趁着现在摄像头还没普及,信息交流还没那么发达的时候,多倒腾些货卖,这倒腾的哪是货啊,明明是金山银山。
“好,没问题。我这边有消息了再给你回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