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辉军营。
他是一个非常憋屈的将军,他就是好言相劝了一下王钊,希望他能够严厉管理。
却没有想到,王钊此人这么的不识好歹,不仅采纳他的建议,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大骂他一顿。
完全是不把他当回事。
这种屈辱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为。
于是,他干脆就直接带领自己的部队走了。
当然他这三万人也不是要造反,而是要离开王钊的大部队。
他们想要自己去打马哈木,哪怕是战死也无所谓,至少免于受王钊的气。
他觉得就算是跟在王钊的身边,可能也是只有死路一条的。
毕竟就他这个样子对待手下的人,怎么可能有人对他死心塌地呢,
还有就是他们也都知道王钊,其实也没有什么实战的经验,还不是只是在训练的时候厉害。
这实战的时候和训练的时候能够一样吗?
总之,姜辉气不过,他就干脆直接离开了。
管他最后是什么样子呢。
他要忠于的是大明,是陛下,而不是他王钊。
姜辉就这样带着自己的部队,离开了,然后他们也没有到处跑,而是找了一个地方安营扎寨,要重新建立一个情报系统,要去打探马哈木的人马情况。
目的就是要自己出发去打马哈木。
他手下的士兵,也知道了他的遭遇,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条件。
唯有其中有一个人,他年龄稍大,但他精神健硕,为了不让人发现他老态,他的头发都剃光了。
此人即便是在人群之中也能够显出他独有的气质来。
他就是朱棣。
朱棣从京城而来,他要打马哈木,他要解决掉这个心头之恨,现在他已经没有什么牵挂了,朱高炽也已经登基了,他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去打马哈木了。
他一个人追上了王钊的部队,混进了队伍里面。
朱棣对于军旅之事比对朝政的事情都还要了解,所以他很容易就混了进来。
成了一个小兵。
现在还处于赶路的阶段,因此还没有他立功的机会,他只能够继续的在队伍中行军。
由于他独特的气质,加上不菲的谈吐,让他身边的人也都愿意相信他,和他成为一个战友。
朱棣就这么在军中安稳了下来。
只是他待的时间越多,就知道的越多,然后就越觉得震撼。
首先就是这武器装备,他虽然是步兵营的,但是他们有时候也会去帮忙火器营去运输火器。
他这才发现,这个号称是朱高炽私兵的部队,不仅是有完整的军队建制,还有完整的人员配备,还有专门的武器研发。
这个火器就已经比他之前用的要好上许多倍。
不仅仅是好,还很沉,但运输起来却比之前他的神机营更加轻松。
之前他的神机营要运输火炮的时候,需要一百人去运输,才能够将沉重的火炮运输到前线。
而现在只需要十人就能够推倒小车。
这个小车还有蹊跷,之前朱棣用的都是木轮子,而现在这个小车的木轮子外部还有一层黑黑的东西。
朱棣问了一下才知道,这是橡胶。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橡胶,所以轮子在行径的时候,可以十分的轻便,对于道路的要求也没有那么的高。
除非是一些实在难行的路面,或者是上坡的时候,才会叫他们这些步兵去帮助。
朱棣就在这个过程中见识到了,朱高炽对于武器的改良。
以及他的思想是多么的先进。
车轮子是如此,还有就是士兵的武器,盔甲,马儿的马鞍什么的,从里到外都是进行了武装。
看到这些,朱棣又是气不打一处来。
“这小子要养这么多兵得发不少的钱吧,这小子,要改良这么多的武器装备,得发不少钱吧,”这一切都需要很大的经济支持啊。
可是他每一次都给朕哭穷,说大明没有钱了,打不起仗了。
原来这钱都进了他自己的腰包啊。
好小子,要不是你是朕的儿子,朕一定要给你好看!”
朱棣虽然表面上这么说着,其实心底里倒是十分的欣慰,这样来看,朱高炽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嘛。要是他真的傻呵呵的人畜无害,那还不得被老二给干掉?
原来他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
现在他拥有这样的一支队伍,还是最后给朝廷使用,这倒是十分的合适。
反正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嘛!
有了这样的队伍,朱棣觉得马哈木这一次一定得完蛋了。
朱棣觉得自己可以亲自参与到这里面来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对于朱棣来说,什么武器装备啊,什么军事建制啊,什么经济挪用啊,都不重要。
这种事情只要有心都可以办得到。
他最觉得神奇的是军粮。
在古时候打仗,这军粮可谓是第一要务,多少将军就是因为军粮的问题导致最后的失败。
军粮是关乎士兵的肚子的。
士兵们发不起军饷可以暂时拖一拖。
没有武器装备可以暂时拖一拖。
可是这要是吃不起饭,那他们可就要闹兵变了。
道理也很简单,反正都要饿死了,那不如直接反了,说不定还能够活。
这是古代的基本操作,很多人都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这才要造反的了。
朱棣也是主帅,也是皇帝,对于这些事情他比谁都清楚。
他每一次北伐出征的时候,就是国库里面的粮食已经比较多的时候,不然他可不敢贸然出征。
而他来到了朱高炽的军中。
发现这些人对于军粮的事情,丝毫都不用担心一样。
就算是士兵们私下里聊天,对于粮食的问题他们都不会谈一下。
朱棣刚来的时候就十分的好奇就想打听。
却发现没有人和他聊这个。
反而是聊朱高炽是如何如何的好,聊他们要是战死了,也可以成为烈士,可以被世人尊敬,家里人还世代被人尊敬,这简直是太好了。
朱棣听到朱高炽的政策,也觉得这倒是一个创举,大明的军队士兵死了都是会有抚恤金的,这一点朱棣没有意外,只是这给于家属的厚待,加上对于死去士兵的追思等等,这倒是十分的有价值。
哪一个人不想被人给记住呐。
他们都是为了国家献出生命的人,理应被后世的人给记住。
朱棣听到了朱高炽的政策,也感受到了士兵的希望,他们对于这个政策的赞许是百分百的。
甚至有些胆小的人,因为这个政策,那也是会主动的去申请出战了。
朱棣听到这些他心里也为朱高炽感到骄傲。
看来,朱高炽这些年一直都不曾放弃学习啊。
不过,这也没有打乱朱棣的心思,他想了解军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