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麻烦黄记者了。”赵江拽出纸笔,写上他们家的地址,同时手在兜里一抹,把一物和写地址的纸片一起交到黄记者手上。
“这?”黄记者察觉到手感的不对,发现纸片下边还有一张大团结,一惊:“小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
“润笔费。”赵江笑道。
黄记者略显惊讶地看了小伙子一眼,他居然还知道润笔费?
他作为省城的记者,其实平时是有收过“润笔费”的。
现在风头放开,行行业业都兴兴向荣,不少新生的事物需要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到。
对于写稿子的记者们来说,反正怎么样都是报告,稿子里多几句话,写的形象正面一些,并不是什么难事。
除了死工资外,还能有外水,何乐而不为呢?
但那些人给他们钱,都是对他们有明显好处的。赵江给他润笔费,黄记者就不能理解了。
而且赵江他们一看就是山里人打扮,平时生活应该一般,家里能有多少钱呢?
黄记者一月工资也才四十,让他买什么十块的东西,他都舍不得,要好好掂量掂量。
赵江一下出手就是十块,实在太夸张了。
“这……”黄记者倒也是有操守的,手里拿着大团结有些受之有愧。
赵江看出了他的不安,解释道:“黄记者,你不要有心理负担,我也是有求于你的。我知道你连夜专程来我们这边,是报告森林大火的情况。”
赵江看着黄记者点头,接着说道:“报告的主题肯定是介绍森林大火的情况,但我想你写稿子时,能多讲几句我们的朋友鄂温克的情况,仅此而已。他们在大山里,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只是这样?”黄记者扶了下眼镜问道。
“嗯,真的。”赵江点头,回头看向忙碌的鄂温克们:“我们在改开的浪潮下生活日新月异,也不能忘记脚步慢些的朋友。最好能让他们继续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但过得更好,包容并进嘛。”
黄记者眼睛“登”得一亮。
赵江这几句话说的,号子响亮,有条有理,简直跟他去听那些大领导们做报告一样一样的。
黄记者听得直接肃然起敬,这位小同志不简单,绝对是有文化有思考的,重要的是有担当。
刚才还没瞧出来,这位小伙想得这么深。
其实赵江也是想着黄记者喜欢这种说话方式。从后世过来的他,说几句这种话还是轻轻松松,毕竟他的思维是走在时代前面的。
黄记者嘴唇抿紧,拽出赵江的手,“啪”得将大团结拍在上面,给赵江的手握住。
赵江一怔,以为是黄记者不愿意,毕竟和森林大火的主题离得有些远,忙说:“黄记者,润笔费要是不够的话,我这边还有……”
“不用!”黄记者按住赵江的手,“不用润笔费,我也会写的!我还得谢谢你,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切入点。”
“你觉悟这么高,明明就是好事,还说什么润笔费?!”
黄记者冲赵江拿钱的手摆摆,一副文人风骨铁骨铮铮,不沾铜臭味的样子,“你要再提,我就生气了小同志。这是不想让我和你一起进步?”
赵江眨眨眼,这种情况再给钱黄记者怕是真要生气了,只好把大团结收起来。
他也没想到,随便说的几句话效果能有这么好。
“赵江,你有没有想过考大学啊?”黄记者问道,“你这种思想高度,该去其他地方发光发热。”
他知道赵江在林场当司机,这年头司机是吃香,但黄记者觉得对赵江的才能来说有些浪费。
“什么?我考大学?”
赵江一阵汗颜,他最高学历是初中一周游。
别说考大学了,就是高中他也考不上啊,黄记者这是想到哪儿去了。
“我觉得待在我们这块,跟家人们在一起,挺好的。”赵江硬着头皮说道,笑容有些僵硬。
“离家近也挺好的。”黄记者有些可惜地说,人各有志,他也没再劝:“有你这么好的孝顺孩子,爸妈肯定顺心。”
“嗯,那是。”赵江悄悄地看了眼搁不远处站着的赵山,“我爸可得意我了,几天不见就得念我。”
“你们父子关系真好。”黄记者感叹道,“这不太常见。”
“那可不。黄记者,那我们就先下山了。”赵江扬起嘴角,朝黄记者伸手,“下次再见,欢迎你来我家福林屯做客。”
“等等的。”黄记者没和他握手,把别在胸口的钢笔拿出来:“赵江,你把你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我要记下来。”
黄记者要一字不差地记录,逐字研究。
赵江:……
他不会,把上边还没提出来的口号喊出来了吧?
等黄记者记完后,赵江和他握手分离。黄记者还要继续采访鄂温克居民,并且拍摄山火的照片,估计还得待一段时间。
要说这些实地记者也是挺辛苦的,他们可没配备司机。要采访完了想从山里出去,就得站马路旁,凭运气等车招手,有时十天半个月才能等来。
但出差也是有补贴的,有赚头。赵江记得差不多是一天七毛的样子,含住宿和食补,用少了进自己腰包,用多了自费。
所以记者们出门在外都是省吃俭用,舌不动口不进,就为了多赚些钱。
“你什么时候再过来?”耶莉噶扒着赵江的衣服问道。
赵江捏了下她的脸蛋,“很快,要不了几天的功夫。”
“赵江还会回来陪你玩的。”耶尔尼斯涅对女儿说,耶莉噶这才依依不舍地松开。
“看来还得多买些东西。”赵江想道,“鄂温克平时男人们外出打猎,女人们在营地里也有各种事情要忙,耶莉噶还是太无聊了。去买点玩具和图画书给她吧。”
临行,鄂温克强行给赵江他们塞了好多熊肉。
赵江一行人往横穿山场,往停车的地方走。
可惜的就是那头人熊的肉拿不走,当时山火情况紧急不可能拉,也就匆忙地取了熊胆。
“这又比计划的多耽搁了一天。”赵山说道,“回场子得打声招呼了。”
“不怕大哥。”向志明说,“要没人找我们就没事,真有也交代过了。而且山火这么大的事情,场子估计也正忙着处理。”
毕竟照山火的趋势,有不少林班会受到波及。幸好冬运已经结束,不至于太影响生产,楞场也基本没人。
“你明天别等我们,早点上场子去,看看孔班给你安排不。”赵山望了眼日头,今天是不赶趟了,冲儿子喊:“你们部门应该挺忙的,你现在不在,孔班和你同事不说,心里估计还是不舒服。”
赵江想想,父亲说的确实有道理,他这班上的,七零八碎的。
虽说没耽误工作完成,就怕是别人说起来不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