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孙身边都是武将,缺的是能用的谋臣,草民自信能当好谋臣,又能成为殿下的‘丞相’。”
“如果殿下是刘皇叔,草民就是诸葛武侯。”
大明是没有了丞相,杨士奇只是用丞相来做比喻。
“还有一个原因,草民落魄,缺衣少食,愿意为五斗米折腰,请殿下收留。”杨士奇把这个原因说出来了,躬身再拜,态度诚恳。
朱允熥倒也想不到,最后这句话,还能说得如此的真实诚实。
“你以诸葛武侯自居,但我不敢自称刘皇叔。”
朱允熥又道:“夺嫡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一件事,你认为我如何能够相信你?”
杨士奇想了片刻,摇头道:“草民身无长物,又无身份地位,没有能取信殿下的东西。”
言罢,他暗叹了口气。
或许这次自荐,要以失败告终,得不到机会了。
朱允熥欣赏道:“你倒是诚实,不过你能把自己比喻做诸葛武侯,我想考一考你,有没有兴趣?”
“陛下请考。”
杨士奇躬身道,又眼前一亮。
仿佛还有机会,殿下真的很好。
“赐座,上茶。”
朱允熥没有第一时间考验。
柳六带着杨士奇,在厅子的椅子上坐下,再匆忙地泡了一壶碧螺春回来。
热腾腾的茶水,就在身边。
还有淡淡的茶香,使得杨士奇精神一振。
他看得出来,殿下要以礼对待自己,好像对于自荐深感兴趣,那就要认真地表现了。
“我要和朱允炆夺嫡,你们国子监的,应该无人不知。”
“读书人基本承认朱允炆,我的外公是开平王,我的背后是武人,读书人最讨厌武人了,也随之恨屋及乌。”
“方孝孺等读书人,着重教导朱允炆,但我最近发现,朱允炆有些不对劲,不像是方孝孺他们教出来的风格,先生可以分析一下。”
朱允熥当即把朱允炆的奇怪之处,比如有点想接触军事、想好战,又能跟在朱元璋身边看奏章等,都说了说。
整体风格,确实不像方孝孺他们可以教出来的。
杨士奇听完了所有,呷了一口茶,不紧不慢道:“如果草民没有猜错,二皇孙身边,另外有高人指点。”
“我也是这样想。”
朱允熥赞同道。
杨士奇又道:“这个指点的人,能力不差,甚至能得到方孝孺他们的承认,在教二皇孙不要只局限于文人,也可以争取武人,但二皇孙在武人当中根基太浅了,根本不起作用。”
他轻轻地敲了敲茶杯,想着又道:“但这个高人,在教二皇孙,如何取得陛下的关注。”
朱允熥问道:“请先生指点。”
不过想到朱允炆近期的事情,在他提剑上朝之后,基本沦为了边缘,但在这几天里面,又能频频在老朱面前露脸。
确实是在想方设法,取得朱元璋的关注。
杨士奇道:“请问殿下,是如何取得陛下的关注?如果方便,可以和草民说一说。”
朱允熥那些事情,没有不方便的,除了一些皇家秘闻,能说的都简单地说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