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晋王杨广和薛道衡一起平定南陈,可以说是同生共死。
同时,杨广也十分喜欢薛道衡的诗词,对于薛道衡的才华他也相当地欣赏。
杨广当时在江都镇守。
他听说薛道衡被父皇下旨流放到岭南,于是,写了一封书信秘密地送到长安,转告薛道衡,让他绕道到江都来。
只要他到江都来,他就向父皇上书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做幕僚。
可是,薛道衡接到杨广的书信之后不为所动,他不喜欢杨广的为人,深恶痛绝。
于是,他改走了布满瘴气的江陵道。
杨广发现自己拿热脸贴在了薛道衡的冷屁股上,心里也很窝火。
后来,杨广继位做了皇帝,把薛道衡从地方上又调回了京师。
当时的杨广对薛道衡还有一丝爱慕之心,打算任命他做秘书监显官。
谁知薛道衡不识时务地写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颂》,他在这篇文章中,竭力夸赞隋炀帝的文治武功,称他是千古一帝。
当着儿子的面夸老子,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多大的事,可是,隋炀帝十分多疑,他认为薛道衡是在有意讽刺他。
夸赞一个已经死去了隋文帝,那不就是在贬低他这个活着的皇帝吗?
隋炀帝十分恼怒,把苏威叫来了,冲冲大怒,说道:“这老薛头越来越不知好歹了,当初他流放岭南之时,朕顾念昔日之情,好心好意要把他保下来,只要他到江都,就任命他做幕僚,他却不干,偏偏要走乌烟瘴气的江陵道。
如今,朕把他从地方调回京师,还打算任命他做秘书监一职,他却上了这样一道奏章,你说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苏威见隋炀帝两眼喷火,心中也很是害怕,不过,他这个人还是讲点感情的,不愿意落井下石,于是便好言相劝说:“陛下,臣认为这也没什么,他称赞先帝又有什么不对呢?”
“非也,薛道衡称赞先朝,此《鱼藻》之义也。”。
《鱼藻》是《诗经》中的一篇,据《诗序》讲,这是通过颂扬周武王,而贬低周幽王,周武王乃是圣君,而周幽王宠爱褒姒,烽火戏诸侯,是亡国之君,臭名昭著,谁不知道?
隋炀帝怎么能允许薛道衡把自己和周幽王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呢?
于是,隋炀帝的眉毛挑了挑,便动了杀机。
这一天,薛道衡又在家中吟诗作赋,好友房彦谦又来了。
房彦谦和他一见面就说:“薛公,你摸摸你还有脑袋吗?”
“此话怎讲?”薛道衡听他说这话,吃惊地问道。
“陛下把你从地方调回京师,而且打算让你就任秘书监一职,可见陛下对你还是不错的。
但是,你怎么能上《高祖文皇帝颂》那个表章呢?”
“我颂扬先帝有什么过错吗?”
“哎呀,薛公,你真是迂诞透顶,越老越糊涂了。
当今陛下的心胸恐怕没有你所想的那么宽广,他猜忌心甚重呀,你当着他的面夸赞先帝,那岂不是在说他这个皇帝不行吗?”
“我哪有那个意思?”
“可能你是没有那个意思,但是,恐怕陛下不是这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