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杨玉儿示爱(1 / 2)

秦琼自从军以来,还很少像今日这般悠闲,静下心来倾听琴声。

秦琼闭上双眼,陶醉在那悠扬的琴声之中,那感觉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座深山之中,又像是站立在一条清澈的河流面前。

他不禁赞叹这大自然的美妙。

美女爱英雄,自古如此。

自从杨玉儿第一眼见到秦琼,便生爱慕之心,故而以琴声挑之,可是,她发现秦琼对自己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思。

因此,她让银珠把秦琼请来,做进一步的试探。

她心想自己若能嫁给秦琼这样顶天立地的英雄,岂不比嫁给京城里的那些纨绔子弟要胜强百倍?

那也就不枉此生了。

一曲终了,杨玉儿笑问道:“叔宝哥,你听出这是一首什么曲子了吗?”

秦琼睁开双眼,微微一笑,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一首应该是《高山流水》。”

杨玉儿点了点头,说:“不承想,叔宝哥终日征战沙场,却对琴声如此了解,那你可知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吗?”

秦琼正襟危坐,长叹了一声,说道:“在先秦时期有一个著名的琴师,名叫俞伯牙,他琴艺高超,已臻化境,可以在琴声中随意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但是,他却没有知音,很少有人能听得懂他弹奏的是什么,为此,他深感孤独寂寞。

有一天,他在深山野岭中抚琴,不承想遇到了一个樵夫,名叫钟子期。

钟子期说:‘好曲,好曲呀。’

俞伯牙觉得奇怪,心想你一樵夫难道也懂得琴声吗?

于是,他思绪万千,音随意转,心中想着那巍峨的高山,便弹奏起了高亢之音。

钟子期听了之后,说:‘好曲啊,雄伟而壮观,好像置身于泰山之中。’

俞伯牙又意想着流水,继续抚琴。

钟子期听了之后,又说:‘此曲意境优美,让人想起那潺潺的流水。’

俞伯牙高兴地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两个人相谈甚欢,相见恨晚,从此结为知己。

二人约好第二年仍然在此相聚抚琴。

到了第二年,俞伯牙如约而至,可是,钟子期却迟迟未到。

俞伯牙心中疑惑,心想难道说钟子期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吗?他想找到钟子期理论一番。

然后,他便顺着钟子期上次所说的回家的路线,寻找了过去。

不承想,他在路边遇到了一位老人。

老人自称是钟子期的父亲,他说钟子期因为家境贫寒,既要弹琴,又要读书,又要砍柴,积劳成疾,已于半个月前病死。

俞伯牙听了之后,悲痛万分,伤感不已。

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又弹奏了一曲,说‘你走了,我以后再也没有知音了,我要这琴还有什么用?’

然后,他把长琴摔掉,发誓自此以后,不再弹琴。

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

这个故事旨在讲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杨玉儿听了之后,也十分伤感,感叹地说:“是啊,人这一生,知音难觅呀。

没想到叔宝哥,对此典故如此了解。那么,你可愿做我的知音?”

秦琼听了之后,脸上一红,说:“我们不已经是知己了吗?”

杨玉儿听了一乐,进而问道:“叔宝哥,我向你打听个事儿。”

“什么事儿?”

杨玉儿略带羞涩地问道:“你成亲了吗?”

秦琼一听这话,觉得她问得有点蹊跷,不太明白她说这话的意思,说:“还没有。”

“那么,我想问一下叔宝哥有心上人了吗?”

“这——。”其实,秦琼心里也不清楚自己和张紫嫣之间算不算那种关系。

“你在千军万马的面前都不害怕,难道还怕说这些吗?”

“也没有。”

“那太好了,叔宝哥,那我给你做媳妇儿,你愿意吗?”那杨玉儿盯着秦琼的眼睛问道。

秦琼一听这话,不知该怎样回答,要说秦琼对杨玉儿一点儿也没动心,那是骗人。

但是,他心中又想到了张紫嫣对自己一往情深,于是,说道:“玉儿姑娘,咱们初次相见,谈什么婚嫁之事,恐怕不太适宜。而且,我马上就要去征讨卢明月了,这是一场大仗,恶仗,生死未卜。”

“叔宝哥,那我等你凯旋之后,再议我们俩之间的事。”

秦琼出了杨玉儿闺房的门,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心想这丫头太过大胆、主动,总算是把她对付了过去。

齐州。

张须陀既得秦琼为先锋,罗芳为副先锋,心情十分高兴,他又把张宣请来参赞军机。

这一天,他聚集众人,说道:“据哨探来报,下邳城卢明月实力已经发展到接近十万人马。”

众人听了之后,都吃了一惊,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发展得这么快。

张须陀继续说道:“而我们齐州城中,目前只有一万多的军队,敌我双方实力悬殊甚大。

你们都说一说,该如何征讨卢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