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裴蕴装病(2 / 2)

隋炀帝听了之后,更加高兴:“说得好,来,大家一起干了此杯中酒。”

众人一饮而尽。

隋炀帝放下酒杯:“卢明月原是一个盗贼,起初占据涿郡,后来,赚取下邳,又侥幸夺得淮阳郡和襄城郡,人马迅速扩展到四十万左右,看上去张牙舞爪,声势浩大。

事实证明,他们不过是一些乌合之众,根本就不堪一击。

这些人不想着安分守己地从事农耕生产,按时服徭役,却蛊惑人心,犯上作乱,朕不得已将他们剿灭。”

“陛下爱民如子,我等都看在眼里,十分感动,因此说,卢明月死有余辜。”

“朕并非嗜杀之君,但是,有时候是迫不得已,不得不杀。”

“陛下的苦衷,我等完全理解,陛下的仁爱之心,世人皆知。”

别看程咬金是个大老粗,但是这几句话把隋炀帝顺得像是吃了槟榔顺气丸似的,心里十分痛快。

程咬银趁机问道:“陛下,听说你有巡游东突厥的打算?”

“是啊,朕今天把众位请过来,一是慰劳一下大家;二是和大家商量这件事情。

东突厥一直是我们的属国,启民可汗和我们的交情很深,对我们大隋俯首称臣,年年进贡。

如今他年事已高,不久前,我听说他身体有恙,因此,我正打算去看望他。

此次巡游东突厥,意义重大。

一是对于我们的属国表示慰问;

二是和新可汗建立友好关系;

三是向西突厥、铁勒、高昌等西域诸国示威,让他们心中畏惧,不敢有异心。”

众人听了之后,低头不语。

程咬银沉思片刻:“陛下,启民可汗对大隋忠心耿耿,这一点毫无疑问。

不过,当初,我们到东突厥去借兵的时候,我们察觉到太子咄吉士似乎与他父亲的性情有所不同。

他年轻气盛,似乎对他父亲臣服于大隋的态度有所不满。

陛下此次亲自前去的话,恐怕有所不便。”

隋炀帝听了之后,哈哈大笑:“他敢把朕怎么样吗?朕就是借个胆子给他,谅他也不敢。”

“陛下,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小心一点好。”

隋炀帝觉得程咬银说得有道理,于是点头说道:“此事容我三思!”

宴会结束之后,隋炀帝心中烦乱,派人去把裴蕴找来商量此事。

隋炀帝现在对裴蕴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十分倚重,不管遇到什么事,总是喜欢把他找过来商量,而且,每次裴蕴所说的话,所出的点子总是能令他满意。

那裴蕴脑子转得有多快,他听说了之后,立即假装有病。

他佝偻着腰,走路,也步履蹒跚了起来,竟然拄起了拐杖,且咳嗽不止,像是患上了重病。

隋炀帝见他来了,连忙关心地问道:“裴爱卿,数日不见,你这是怎么了?”

“回陛下的话,人老了,不中用了,天气一冷,不知怎么的,浑身怕冷,直打哆嗦。”裴蕴说这话的时候,嘴唇一直不停地抖动着,面色苍白,额头上冒着虚汗。

“爱卿,莫非是得了伤寒病,要不朕让太医帮你看看。”

“谢陛下,不用了,臣这都是老毛病了,慢性病,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

隋炀帝给他赐座,有人献茶。

“朕今天把你找来,一是表彰你上次向朝廷举荐翟让、程咬银、单雄信等人出兵支援江都之功,江都之围果然顿解,并且,我军取得大胜,卢明月全军覆灭,其本人也被斩杀,可见爱卿眼光独到啊。”

裴蕴假意谦逊地说:“臣为国朝廷举荐人才乃是臣的应尽之责,那也算不得什么。”

“朕绝对不会亏待你,重重有赏。”

“谢陛下。”

“二是和你商量巡游东突厥之事,不知你有何建议?”

裴蕴最拿手的事便是善于揣摩皇上的心意,见风使舵:“好啊,陛下巡游东突厥是好事啊,确实,东突厥是我们北方最重要的邻国,必须要搞好关系。

西域诸国有的表面上臣服,实则内心蠢蠢欲动,通过此次巡游,可以向西域诸国展示我大隋的国威、军威。让他们知道害怕,从此,不敢再有非分之想。”

隋炀帝听他这么一说,眉头舒展,微微颔首:“爱卿,还是你明白朕的苦心啊。

有那些不明事理的人认为朕好大喜功,巡游无度,意在享乐,其实,他们都把朕想错了。

朕无论是巡游张掖,还是巡游东突厥,都是苦寒之地,哪里有什么乐可享?

臣都是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啊,那么,你的身体还能扛得住吗?随朕一起巡游东突厥。”

“哎呀,陛下,臣也想去呀,但是,臣这个身体你也看到了,实在是太不争气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裴蕴说着又咳嗽了起来,涨红了脸。

隋炀帝看了看他,好像病得是挺重的,说:“好吧,既然如此,我就不勉强你了,那么,你替朕举荐几位吧。”

裴蕴心想上次自己想借刀杀人,把程咬金、程咬银、翟上和单雄信等人一网打尽,没想到居然让他们把卢明月给消灭了,此次,出行东突厥毫无疑问凶多吉少,不如再帮他们几位推荐过去。

装蕴想到此处,道:“朕还向陛下推荐程咬金、程咬银、翟让和单雄信等人,让他们带兵五万前去,展示我大隋的军威。”

隋炀帝听了之后,对程咬金和程咬银他们的表现也还算是满意:“好,朕准奏,那么,你还要推荐谁?”

裴蕴心想长孙晟这个人和自己过不去,自己过五十岁大寿的时候,他好像也没有来参加,而且,平时,他看到自己时,眼睛总是斜视着,从来不主动向自己行礼,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裴蕴心想你不就是箭法出色吗,又有什么了不起?会射箭的人多了。

于是,他向隋炀帝说道:“陛下,臣再推荐一人。”

“爱卿,想推荐谁?”

“那正是神箭手长孙晟。”

“你为何推荐他?”

“因为他早年和突厥往来密切,对于东突厥的风俗、语言、山川地貌都很了解,是个突厥通。此人箭法了得,有他陪着你们一同前去,陛下也更加安全。”

隋炀帝听了之后,点了点头:“爱卿所言甚是,那就让长孙晟也随朕一起巡游东突厥吧。”

“陛下圣明,陛下此次前往东突厥必将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的效果。

无论是启民可汗,还是太子咄吉士都将会更加臣服,西域诸国必定会俯首帖耳。”

谁知隋炀帝听了之后,却长叹了一口气。

“陛下为何叹气?”

“可是,朕走了之后,大兴和洛阳又交给谁呢?太子杨昭早逝,朕心中悲痛不已。

太子之位一直悬着,太子乃是国之根本,如果长时间不立的话,恐怕人心动摇,你说,我若将齐王杨暕立为太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