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刚才的一番言论,他便看出此人确实有几分才学。
而且,萧何并非世家出身,从底层一步步爬到朝堂之上,历经无数艰辛,深知有才能者想要崭露头角的艰难。
李斯自己也是侥幸,得到了始皇的青睐和重用。
但那些运气不佳的人呢?
如果当初就采纳了萧何提出的制度,何必浪费半生光阴?
李斯身为丞相,这番话无疑是在认可萧何有资格立于朝堂。
“李丞相过誉了,萧何所言,不过是受了小公子的启发,岂敢贪功。”
萧何谦逊地摆手,将功劳全数推给了嬴子季。
他也是因为长期怀才不遇,所以思考得比较多。
“这项政令虽好,但影响深远,您虽是监国,却无权擅自推行,此事还是等陛下归来再作决断。”
冯去疾话音刚落。
朝堂上大部分官员也随之躬身附议。
“请小公子待陛下回来再行定夺。”
“此事非同小可,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是等陛下回来之后,我们再细细商议。”
“小殿下,您虽暂代监国之职,但这任免官员和推行新政,实在是操之过急。”
世家大族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一目了然。
不少持中立态度的官员,也都纷纷低头附和。
“小殿下,塞北战事一触即发,粮荒问题也未解决,此时人心惶惶,您若强行推行政令,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动荡,对国家大为不利啊。”
冯去疾再次沉声劝道。
不如等始皇归来再议,世家内部也能有更多考量。
到那时,他也能主导政令的推行,使之对世家更为有利。
“哦?难道我就不能颁布政令吗?”
嬴子季瞪大眼睛,盯着冯去疾。
小嘴一撅,显然不高兴了。
那模样,像是没得到心爱的玩具。
顿时,朝臣们面面相觑,又是一阵无奈。
始皇怎会放心让这么个小公子监国?
如此重权,握在一个稚童手中,这童言无忌,竟成了影响天下的政令。
幸亏陛下即将归来,否则真不知会闹出什么乱子。
这两个月哄着小公子,群臣们真是心力交瘁!
“十七弟,确实只有父皇才有权发布政令,你连这都不明白吗?”
扶苏无奈地苦笑道。
有时觉得十七弟聪明伶俐,尤其在教导他时,总能说得头头是道。
那科举制的想法也颇为新颖。
但差点忘了,十七弟毕竟还年幼。
“子季,你提出的科举制度确实有它的道理,但推行起来牵涉面太广,还是等陛下回来再作决定为妥。”
李斯这话并非偏袒谁,只是觉得如此重大的决策,没有始皇的点头,政令难以顺利实施。万一引发动荡,始皇回来看到的可不是科举的好处,而是一堆麻烦事。
到时候嬴政一发怒,大家都要跟着遭殃。
嬴子季也明白这个道理,点头道:
“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那科举之事就麻烦李丞相多费心了,你和萧何再仔细讨论总结,等父皇回来再上报。”
“张良,印刷那些百家典籍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虽然现在还不能考试,但教材得先准备好。”
“明白,我会尽快安排。”
张良应了一声。
冯去疾心里却突然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