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竟是阎震亲笔所写,信的开头有个题目:“三三制战术的应用与实际操作”。
李云龙眉头微皱。
再往下看才发现后面居然有插图。
这让李云龙感到更加好奇和期待。
直觉告诉他,这份信不简单。
接着,他顺着图纸细细查看。
旁边的孙德胜也很好奇,想知道阎震带给李云龙的究竟是什么。
孙德胜问了几句,但李云龙没回应,目光始终定在图纸上,激动不已。
他不停地点头,连连称赞:“太好了!太棒了!”
“哈哈哈!真是好东西!”
恰好此时赵刚路过,看到李云龙兴奋的样子,疑惑地问:“咋了?你到底看了什么?这么……”
“告诉你老赵,阎震真是太厉害了!还记得你教我的‘五体投地’这个词吗?我现在对阎震真是五体投地。”
“这个三三制战术太厉害了。”
赵刚更迷茫了。
他继续问道:“究竟怎么回事?我不太明白。”
李云龙懒得解释,直接递过图纸,“你自己看看吧,看了就知道了。”
赵刚接过信封仔细阅读。
目光落在文字上,他忍不住跟着念了起来:
“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组三人。为了便于协作和作战,通常分为三个梯队排列。”
“进攻时,两士兵在前,组长在后,呈现三角阵型。三小组组成战斗班,三班组成战斗群,进攻时呈扇形展开。”
“根据战场需要,指挥员可以随时调整队形,使得一个小分队能够覆盖将近八百米的战线。”
“此外,交叉火力……”
读完文字后,
彻底理解之后,赵刚也被深深震撼。
他连声称赞道:“这种战术真让人耳目一新,以少胜多,巧妙灵活,非常适合应对敌人强大火力。”
“难怪阎震的队伍老能以少胜多,原来是用了这么牛的战术啊!”
旁边的李云龙也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我说嘛,还是阎震了解我老李。这个三三制战术实在太适合咱们八路军了。”
赵刚听了李云龙的话,也深表赞同。
晋绥军357团——
坐在椅子上的阎震端详着手里的沙漠之鹰手枪,摸着下巴,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他对这把武器确实挺中意的。
沙漠之鹰的好处不用多说,一直是许多军人梦寐以求的手枪之一。
而且在战场上方便携带,还能给敌人带来精确而致命的攻击。
不少高级军官都渴望拥有一把这样的手枪,不仅火力强劲,还可以彰显身份的独特性。
只是二战时,这种手枪还没问世呢!
其实把三三制战术教给李云龙,也是系统的一项奖励选择。
如今八路已经发展了不少游击战术和其他研究,迟早也会掌握三三制。
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还能拿到系统的奖励,一举两得。
阎震摆弄着手中的沙漠之鹰,靠在椅背上,表情变得有些严肃。
他也在思考自己的未来。
虽然是战区司令官的儿子,但长期待在晋绥军不是长久之计。
不过最终的出路还得慢慢筹划,无论如何都要建立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