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我能看见提示词 > 第141章 寇可来,我亦可往

第141章 寇可来,我亦可往(2 / 2)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朱元璋想了想道,“若是渔民们有了武器,那岂不是要造反?”

“难道现在私自出海的这些海商们,他们的船上没有武器嘛?”

“更何况,倭寇们也没有配备火炮不是吗?”朱雄英道,“如何防止渔民造反,我想大父应该比我更有办法,不是吗?”

“以前总说倭国人有他们的海神庇护,现在大父也明白了,其实压根就不是。”朱雄英道,“倭寇对大明沿海的侵犯,我想在季节上也是有迹可循的吧?”

“春季和秋季是倭寇来犯的高发期!”朱元璋道。

“为什么倭寇们会选择春季来和秋季走呢?”朱雄英道,“我给大父的那本小册子,我想大父已经看过很多遍了吧!大父,你说说为什么倭寇会选择春季来和秋季走?”

“让咱想一想!”朱元璋坐下来,微微沉思了一会儿开口道,“倭寇春季来,是因为春夏之际有东南季风的影响,有利于倭寇乘船登陆,对沿海地区进行抢夺。秋季开始风向主要是西北方向,不利于他们登陆。所以他们选择秋季回去。”

“大体是这样的,当然倭寇来是因为倭国弹丸之地缺少东西。兔子饿极了也要人,所以其他季节来的时候,大部分是这种原因。”朱雄英道,“我们既然知道了这不过是季风的原因,他们能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就不能用嘛?”

“倭国的武器和船只有我们大明的好嘛?”朱雄英道,“很显然不是这样的,或许他们的倭刀比我们的大片刀更适合作战,那我们就不能改进武器嘛?”

“不要忘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倭刀,不过是我们唐刀的低劣仿品!”朱雄英道,“这冒牌货什么时候也配跟正主碰一碰了?”

“再就是他们用的是长枪,我们缺长枪嘛?”朱雄英道,“也不缺吧?”

“如果大片刀不适合海上作战,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换成唐刀和长枪呢?”朱雄英接过小太监的茶水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道,“不用管是不是倭国的法子,只要能杀得了倭寇那就是好法子。”

“那倭国的船比我们的好嘛?”朱雄英想了想笑了,“他们的船压根没有我们的好,所以现在就剩最后一个问题了。”

“咱们的渔民是不是比他们的航海知识要差?”朱雄英顿了顿道,“他们曾经派过遣唐使,所以对我们的国土十分了解。咱们的这些海商们是不是没有去过倭国,是不是不熟悉倭国的地形?”

“很显然,并不是这样的!”朱雄英道,“既然我们哪一样都不弱于他们,为什么不能学他们呢?倭寇能来,我们未必不能去!”

“那是什么原因阻止了我们的沿海捕鱼的百姓们不去侵扰倭国,不去倭国为死去的家人报仇呢?”朱雄英道,“无非就是以下几点罢了!”

“第一,大父开了海禁,他们不敢也不能私自出海!当然,海禁的初衷是好意,也确实快速恢复了国内的农耕发展,我们不能否定海禁带来的好处!”

“第二,那就是他们与倭寇不同,我们两国的国情不同!”朱雄英道,“倭寇要是不去侵扰东南沿海,他就有可能面临饿死的情况。但是东南沿海的百姓不去打渔还有别的活法。”

“第三,就是咱们是礼仪之邦!”朱雄英道,“我要说的已经说完了,大父您来说说我的想法可行吗?”

“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朱元璋道,“怕渔民造反自有办法,里面的人别光听了,出来说说吧。”

此时,太子朱标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怎么了?见到我不高兴了?”朱标走到朱雄英身边蹲下按了按他的鼻子。

“哼!”朱雄英自顾自的走到一边坐下,这怎么还带偷听的。

“如果真按他的说法去做的话,那就要给渔民们足够的奖励。”朱标道,“渔民们想要什么?渔民们真的想出海打渔吗?我看未必!”

“是的!”朱元璋点点头同意了朱标的说法。

“渔民们天生靠海吃饭也不代表他们就甘愿一辈子打渔。”朱标道,“之所以选择打渔那是因为没有办法,他们只能依靠打渔赖以生存罢了。”

“至于针对那些海商们可以做的文章就更多了,商人有钱,但确实士农工商的最底层,办法也自然会更多。”朱标道,“当然,对于商人不能心软!商人重利轻别离,这诗文中说的还是最轻的!”

“你说的这一切,确实可行!可以一切也要等到开海之后。”太子朱标叮嘱道,“所以,我们有时间来制定出完善的法子,来约束他们。”

“更何况我听说倭国现在内部正值内斗,而且三年五载并不会结束。”朱标道,“我们时间充足。”

“至于你现在要处理的问题并不是这些,而是这个!”朱标从一摞摞奏疏里挑出了一本奏疏递给了朱雄英。

“你自己看看吧!”朱标道。

“难不成是有人参我了?”朱雄英疑惑道,“我还是个孩子,那个御史丧心病狂到这种程度?难道我不可爱吗?就因为我要开海就要参我一本?”

“不是参你的!”朱标白了他一眼道,“要是参你的,一定会被你大父和我驳回去,并且申饬一番的!”

“哦!”朱雄英原本垮下去的脸,瞬间笑容满面道,“那我看看是什么!”

朱雄英翻开奏疏,很快他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

这封奏疏是有关移民的,如今云南边疆已经安定下来了,但是战后需要大批移民过去休养生息,恢复生产。

移民原本对朱雄英开海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移民的名单里有江浙的豪强大族,里面恰恰就有崇明朱家。可他刚刚跟朱家那边签订了出海的路引,这下子两者冲突了。

“这不是起冲突了嘛?”朱雄英道,“能不能只让他的部分族人走?”

“不行!”朱元璋道,“要么留下,要么全都走!如果云南一批,崇明一批,若是两方都壮大起来了,更不容易管辖!”

“你来做决定!”朱元璋道,“其实这对于大孙你来说,或许不是一个坏事,你想想看!”

朱雄英眼珠子滴溜一转,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后道,“姜还是老的辣!”

“哈哈!知道怎么办了吧。”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