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江西龙虎山这边的事情,锦衣卫已经将事件的前因后果全部整理上来,汇报给了应天。
应天,皇宫。
“陛下,江西传来的奏报!”
“应该是咱大孙那边有消息了!”皇帝朱元璋立刻打开了信件。
看完之后,朱元璋不禁点点头道,“干得不错!”
十天之后,朱雄英、朱允炆俩兄弟安全的返回了应天。
皇帝朱元璋在坤宁宫给这次的大功臣朱雄英和朱允炆设宴,就在他们吃饭的间隙。又有紧急的情报传来了。
“陛下,北直隶那边因为清丈土地的事情,百姓们都抄起农具,已经大闹官府了。”
“什么?”皇帝朱元璋皱起眉头,有些难以置信道,“为什么大闹官府了?”
“据说是……据说是……”
“磨磨蹭蹭做什么?说!”皇帝朱元璋有些不耐烦道。
“据说是百姓们不满清丈土地的做法,冲到县衙,焚毁了鱼鳞册,还高呼‘宁做刀下鬼,不交冤枉粮’。”
“岂有此理!”朱元璋一拍桌子道,“反了他们不成?”
“等等!”朱雄英放下筷子,看着前来报告的官员道,“为什么百姓们高喊宁做刀下鬼,不交冤枉粮?”
“这……”
“这什么?”朱雄英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位前来报告的官员有一点微妙的表情变化,当即道,“父亲这些日子可就在北平,要是去北直隶打听打听……”
“为什么百姓们说不交冤枉粮?”此时,皇帝朱元璋也听出了这里面似乎有点猫腻啊。
“北直隶保定的百姓说什么‘弓步不一’,说是清丈土地的胥吏们故意扩大了弓步的标准,说什么田亩虚增,觉得税赋加重!”
“这些刁民就是不想纳税,所以这才闹起来了!陛下应当严厉惩处这群刁民!”
“那此事是哪位地主起的头?”朱雄英看着眼前的官员道。
“北直隶保定的地主们没有起头,反倒是乖乖的接受朝廷清丈土地的国策,都是那些刁民们不识抬举。”
“真的?你可不要说谎啊!”朱雄英起身,穿过屏风,来到那人面前。
此刻,他已经看到了那人头顶出现了一行提示词:保定县令宗兄。
这下子可以说是直接破案了,这人全程都在说百姓的不好,又是保定县令同宗的兄弟,那真相只有一个。
“我看是百姓说的是真的,平日里官府欺压百姓百姓连个屁都不敢放,怎么这次丈量出实际的田产数量,他们就敢打砸县衙了?这不是很奇怪吗?”朱雄英道,“而且拥有更多的土地的地主们不应该最先站出来反抗吗?他们怎么就默不作声了?”
“我看是保定的县令故意增加田产数量,让百姓多纳税,然后再做一份实际田产数量的鱼鳞图册,应对朝廷吧?”
“然后每年税收多收来的粮食,豪绅的粮食如数奉还,百姓的粮食三七分账?”
朱雄英越说来汇报的人就越心虚,他是怎么也没想到朱雄英一下子就猜了出来,还猜的这样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