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提亲(2 / 2)

“把青盖轿撵抬出来!”任昂道,“抬轿子的八个锦衣卫到前面抬轿!”

这青轿内放着衮服一件,还有太孙符节。是代替太孙朱雄英的,他不必去,但是他的依仗是要去的。

“朱轮车!”任昂喊完之后,继续道,“青幔轿!”

“好了,统一到承天门去,从承天门出发。”

任昂上了朱轮车,腰间别着的持节也双手捧着,仪仗队正式开始去提亲。

象征着太孙朱雄英的那一顶青轿被八个锦衣卫抬着,青轿走在最前面。再就是乘坐朱轮车的正使礼部尚书任昂。作为副使的鸿胪寺卿和女官们则是乘坐青幔轿,其余人则是在后面步行。

承天门前,作为副使的鸿胪寺卿开始唱赞词。

“皇明肇基,储贰继体,天作之合,福祚绵长。臣等奉敕宣恩,敢不虔恪!”

赞词唱完之后,仪仗队正式出发。

路上自然是引来了不少百姓的围观,但是整个提亲前往唐家的路上并没有赞唱,因为这是规定!仪仗进行的途中是严禁赞唱的,因为要保持庄严肃穆。

尽管如此,但鼓吹还是要有的。只不过相较于太子的仪仗,太孙的规制就要减半了。

四面鼓、四支号、笙两架。当然也不能用喧哗的音乐,乐师们奏乐的曲子也是节奏缓慢而庄重的,每走三十丈也就是大约百米之后才奏一段。

当然,整个过程中百姓们是要避让的,要做到肃静无哗,不准大呼小叫。

很快,仪仗队伍来到了中正街的唐府。

此时,唐家的所有人全都要跪迎。

礼部尚书任昂在中庭当众宣布皇帝朱元璋的赐婚诏书:“咨尔唐氏,淑慎性成,勤勉柔顺……兹聘为皇太孙妃,钦哉!”

作为副使的鸿胪寺卿献上大雁和黑红丝帛,尚仪局的女官献上金册和玉璧。

唐菱的父亲兵部尚书唐铎朝着北面缓缓跪下,接受献上的这些聘礼。一旁的文书则是将礼单,送到了唐府管家的手里,然后喊道,“聘礼三百抬,择吉纳征!”

随后,唐家的男子在唐铎的带领下进行三拜九叩,并送上了回礼。整个过程,女眷们是不参与的。但是她们也没有闲着,而是一边在室内焚香祷告,一边准备送给女官的荷包。通常这些荷包里面都会装一些金豆子。

所以,对于女官们来说这可是一趟肥差。

唐家中庭,作为副使的鸿胪寺卿再次唱赞词,“鸾书既降,嘉礼初成,金玉其德,宜室宜家。皇太孙妃唐氏,柔嘉维则,克配乾元!”

整个过程结束之后,大家紧绷的神经也稍稍放松下来了。虽说大明朝严禁瓜园接受民间宴请,但是皇室提亲属于“钦差公务”,他们是需要在唐家吃一顿的。

“两位还请移步正厅。”兵部尚书唐铎对着礼部尚书任昂还有鸿胪寺卿说着。

“上茶!”

作为正副使的俩人入座之后,要喝一杯唐家奉上的茶。喝完茶之后,就是要给这两位正副使献上桂圆、红枣、栗子和莲子这饲养干果,以及一些时令水果。

其余人则要吃一顿便饭,当然要以茶代酒,不能唱曲、跳舞。宴席虽然是素宴,但是不管是唐铎还是其他跟皇家联姻的官员们都会请最好的素菜厨子。

除了一些重要的礼部官员,其他的仪仗队像是锦衣卫们喝杯茶就要回去。

吃饭的期间,大家也都是简单寒暄,毕竟不能大声喧哗。

女眷们给前来的女官们荷包,其他礼部随行人员,则是唐铎和他的俩儿子给上了“程仪”。

这“程仪”就是红包,当然这些红包只是过过手。礼部尚书任昂会收到他手里,然后统一上缴到礼部。

至于这些上缴的银子,任昂不会私吞,也不会充归国库,而是作为集体费用,相当于礼部的“班费”!

这也是规定,《大明律·礼制》和《洪武礼制》都有记载:“外官馈遗,悉入公帑,以备礼仪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