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舞毕,接下来是第四盏。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盏,因为这一盏的礼节是官员献贺表、太常寺宣礼。
第四盏的主菜是红煨熊掌,汤是雪霞羹,用的是芙蓉豆腐与蟹黄。
诸位亲王们与在座的文武百官纷纷献上贺礼,太常寺卿献上了那份《贺皇太孙嘉礼赋》。
结束了献礼和献上贺表的环节,接下来的第五盏就相对轻松一些了。
第五盏的主菜是水晶肘子,汤则是由笋、菌子和莼菜调的三脆羹。这第五盏意味着民丰物阜,与民同乐。
“奏乐,献技!”
乐队班子奏响《太平令》,与此同时一群杂耍艺人上台表演杂技。在座的众人推杯换盏,送上祝福。
短暂的欢愉过后,第六盏要表达的意思就颇为严肃了。第六盏的主菜叫炙金酥,民间也叫做烤乳猪。汤是驼蹄羹,这里用的是羊蹄。
负责祝祷的官员将祝文点燃,祝文在燎炉里焚烧。此时,文武百官俱都神情严肃,然后三呼“万岁”。很显然第六盏是用来表达祭祀,敬天法祖的。
第七盏上菜时,文武百官俱都看向皇帝朱元璋。皇帝朱元璋端起斟满的酒杯,底下忙碌的小太监也赶紧给文武百官斟满。
群臣们为什么不自己倒酒?因为他们要跪下,这个时候不方便!而且也不是喝他们自己面前的酒,是皇帝赐下的御酒。也就是说君臣同饮一坛酒。
皇帝朱元璋起身拿起手里的金爵,随后十分满意的看了一眼朱雄英与唐菱后,中气十足道,“鸾凤和鸣,祚胤繁祥。乾坤交泰,臣邻共觞。”
此时,跪在地上的文武百官齐声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朱元璋饮下一口酒,跪在地上的百官接过小太监们斟满的酒,共饮御酒!此时,奏乐声响起。这第七盏的意思也很明显,那就是福禄绵长、社稷永固。
第七盏的主菜是鹿尾酿,是一道将鹿尾里塞满肉的菜。汤则是鸡枞菌汤。
随着象征千秋万代的乐舞《千秋岁》开始,象征着夫妇和顺,家国同构。第八盏也开始入席。第八盏的主菜是鸳鸯炸肚,简单点说就是猪肚里包上各种馅料炸制而成。汤叫做鹌子羹,用的是鹌鹑蛋与鸽子肉。
最后一盏,第九盏象征着礼成圆满,天下归心。第九盏的主菜是龙凤喜饼,汤则是解腻的甘菊冷淘,其实就是凉面配菊茶,主菜和汤更多的像是主食。
到了宴会结束的时辰,群臣起身四拜。礼部尚书出列道,“宴毕!”
虽说这是一场十分体面的皇家婚宴,但是该打包还是要打包的。当然,这里并不叫做打包,而是称作“恩赏”。
光禄寺会发放打包袋,剩下的佳肴可以赏赐给官员。官员可以打包带回家分给家人吃。大家或许并不是缺这样一份菜肴,而是给家人分享一份喜悦。
喝的醉醺醺的朱雄英被扶回了春和宫,太子朱标则是领着弟弟们的儿子,跟着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到了坤宁宫,毕竟还要说说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