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必须支持!
必须双手双脚同时支持!
对于落井下石,江南利益集团的人那可太轻车熟路了,只要找对方向,他们能给你怼到怀疑人生!
“陛下英明!
出家人也是人,他们也要吃喝拉撒,给他们田亩地产,许他们经营一些商铺以供吃喝,本无可厚非,但是,一味的黜免他们该缴纳的赋税,这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臣附议,臣以为,这灵谷寺每年光是皇家填的香油钱,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更何况还有京城众多勋贵豪门的大方布施,这些都足以养活他们了。
那田地和商业税必须按照规定缴纳才行!”
“臣附议,出家人,本来就应该以清修为主,他们也没什么花销,为啥子要那么多产业?
臣以为不但要收他们的税!
还要严查他们的收入,把之前没收的税也一并都补上才行。
毕竟,饱暖思淫欲,保不齐,他们银子多了,就会滋生出不好的想法,
这对他们的修行不利。”
朱允熥看着文官集团那边难得的支持自己的决定,心里忍不住笑了。
这是终于找到挡箭牌了是吧?
还得是文官,他们给你扣帽子,都能从‘为你好‘的方向出发。
果然是一张好嘴!
好吧,反正你们这边也杀的差不多了。
是该换个赛道,好好收拾一下其他不听话的人了。
洪武时期,寺庙的产业主要有以下几类:
土地田产:明初对于大寺,常有给田赡僧之举,如南京报恩寺的田地塘荡就有一万余亩。
江南各地著名寺院也都有相当多的土地。
寺院房产:
包括殿堂、僧舍等用于宗教活动和僧人居住的建筑,以及一些附属的仓库、厨房等设施。
如南京灵谷寺,在明初其寺院房产占有规模递增。
宗教器物:
如佛像、法器、经藏等,这些器物有的具有宗教仪式上的用途,有的则是寺庙的重要财产和文化象征。
商业资产:
部分寺庙可能拥有店铺、集市摊位等商业设施,通过出租或自营获取收入。
还有些寺庙有磨坊、油坊等产业,也可能参与放贷等金融活动。
正是同朱允熥说的一样,在洪武初期,由于朱元璋曾经的经历,虽然他知道自己作为皇帝不能太过偏袒任何一方势力,但是在国家根基不稳,社会还不安定的前提下,他对寺庙还是实施了较为宽松的政策,这样一来可以利用神秘的佛教笼络人心,二来也显得自己受命于天,没有忘本的知恩图报的良善。
所以,他对一些大寺的杂赋资产进行赋税蠲免,灵谷寺的赋税就是他亲口黜免的。
这样的政策一直持续到了洪武二十七年(1394),朝廷规定全国大寺有钱粮者,设钻基道人一人,专办差税,说明朝廷此时才开始对寺庙的钱粮等产业有了明确的税收管理举措。
朱允熥虽然对这方面的政策不是门清儿,但是他却知道在晚明,由于寺庙赋税较轻,甚至不用纳税,还有朝廷对度牒一类的滥发,导致民间有太多奸诈狡猾之人选择剃度出家,成为一股不安定的因素。
淮西集团的人也很惊艳,看来陛下的以杀止杀策略效果很明显啊。
这些酸溜溜的家伙终于不再跟他们对着干了。
说心里话,他们一时还难以接受没有对手的情况呢。
不过看陛下的脸色,他们知道这是陛下乐见其成的。
那就先假装同仇敌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