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算计到皇家公主身上来了,简直是big胆!
真真是大胆!
......
朱允熥看着地图上的北平,回想着自己那个便宜爹因为迁都之事搭上了性命一事,思绪不由飘远了。
当初朱元璋为什么非要迁都呢?
朱元璋在建国前夕,就已经得到了当时的名儒叶兑给他的建议。
叶兑分析时局,权衡利弊,认为:
“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
夫金陵,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借其兵力资财,以攻则克,以守则固。”
为此,朱元璋着手加固南京城防。
尽管如此,南京,从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可控制的“硬伤”。
朱元璋深知南京位置偏安一隅,紧靠长江南岸,缺少战略纵深,不利于对全国的控制。
对外“去中原颇远,控制北方良难”,
对内“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奸顽”。
再加上当地的宫殿是填湖而建的,地基不稳,下陷严重。
朱元璋对此十分不满,所以,才可使另觅新都。
朱元璋曾在建国之初,考虑过开封,只不过等他在徐达的恭迎下前往视察时,
发现开封周边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且离黄河太近,最终一句“难为都”,不得不作罢。
当然,还有后来半途而废的中都凤阳,
因为是帝乡,朱元璋真心想要建都凤阳,奈何在施工过程中,淮西旧部沆瀣一气,鱼肉乡里,朱元璋发现后,果断中止了迁都凤阳的计划。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和群臣再次讨论定都事宜,洛阳,长安,汴梁,北京成为热门备选城市,他最后总结:
“所言皆善,惟时有不同耳,长安,洛阳,汴京实周、秦、汉、魏、唐宋所建,但平定之初,民力未苏息……重劳其民,若就北平,宫室不能无更,亦未易也!”
意思是说长安、洛阳、汴京是不错的选择,只是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应该爱惜民力,如果选择北京,要重新规划宫殿,也不容易。
明朝迁都的计划暂时搁置了。
最终朱元璋和朱标都相中了关中西安,但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最后,洪武大帝的迁都计划因为朱标的病逝而彻底搁浅。
朱标病逝后不久,朱元璋在《祭光禄寺灶神文》中悲痛的陈词:
“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有绪。唯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疲。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且废兴有数,只得听天。”
其中透露出对迁都未成的无奈,也有对江山社稷的忧虑。
最终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这一结果并不是朱元璋想要的最佳方案,但是太子已逝,斯人已老,大明朝的国运和汉人的历史,因为一个人的离世而彻底改变。
哎......
一个君王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
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为了所谓江山社稷永固万年,搭上了自己最爱的儿子年轻的生命!
若是他知道有后来的后悔,就算是困死应天,他也不会让朱标去西安吧?
薛镇不知道朱允熥站在地图前在看什么,整整半个多时辰,陛下一动都不动。
这让薛镇很是担心。
他小心翼翼的过来请示:
“陛下,喝口茶吧?”
朱允熥终于从自己的思绪中缓过神来。
接过茶水,一饮而尽之后,问道:
“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