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开眼了(2 / 2)

夏元吉和王大人两个的鼻子都酸了。

若不是当今圣上,我大明子民哪一年不受到那些倭奴的践踏和砍杀?

哪一年不死几百几千人?!

如今,倭国被踏平,活着的都在为大明挖银子呢。

再过十几,二十年,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倭奴这个人种了!

户部小吏捧着账册的手指微微发抖,递到夏元吉面前。

“核对好了吗?”

小吏看着账册上墨迹未干的“六百八十万两“在宣纸上晕开,颤抖着说:

“是的,大人。”

夏元吉盯着那晕开的墨迹,感觉像极了一年前海疆图上曾经被倭寇劫掠的标识。

一时说不上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江山还是那个江山,将士还是那些将士,国家还是那个国家!

一切都是昨天的样子。

唯一的变数,只有皇宫里龙椅上坐着的那个人换了而已!

当第一辆运银车碾过正阳门金砖时,最后一艘漕船刚通过东水关闸口——六十船珍宝如同一条银龙首尾横贯南京城壮观景象在应天府上演。

比起九龙桥头的壮观景象,应天府大街上的场面更是令人咋舌。

当第一辆骡车碾过棋盘街,本来喧闹的人群突然变得死寂。

只见禁军护卫在中间的车板上垒着的银元宝摞成佛塔,塔尖嵌着颗倭酋金牙,在晨光下咧出狰狞的笑。

户部老仓官颤巍巍伸出算盘,珠子还没拨就颓然跪地:“这...听说有八百万两之巨啊!“

“让让!让让!”

五城兵马司的官兵开始挥鞭清道。

缓缓驶过的第二辆车上堆砌着珊瑚树,树上竟然挂着倭刀;

第三辆堆着奇香无比的龙涎香;

到第十辆时驶过的时候,就连见多识广的顺天府尹都扶住了墙——

整船倭锦倾泻如瀑,十丈长的绯色唐织正仓院袈裟铺满御街,金线绣的八岐大蛇竟被改成了大明蟠龙。

四书五经里的形容词已经无法形容人们内心的震撼了!

人们除了惊叹,和此起彼伏的哇哇哇声,就再也没有了别的感叹词。

大明自开国以来,打仗无数,打胜仗也无数!

别的地方人们可能见识的少。

然而应天的百姓哪一年不见几次凯旋的大军?!

还有岁数大的老人,甚至连前朝的凯旋也见识过多次。

别说活着的人,就说史书上记载的著名战役,哪一次有这等的辉煌和荣耀?!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银子啊!

“大明雄起!”

不知谁先喊破了嗓子。

随即大街上的百姓如同有人指挥一样,三次之后,喊得又震撼又整齐。

这一幕,市农工商,王侯将相,在没一分差别!

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大明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