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清明祭祖(2 / 2)

清理完杂草、杂树,父亲兄弟三人,开始烧起了香纸,他们兄弟二人也跟着烧了一些。

等纸烧完,大家依次磕头。

陶琦跟过来了,黄蓄都没说,她也上前磕了几个。

钱凤琳在她磕完后,也上前磕了起来,用她的说法是,“尊重前辈”。

不过黄佳敬好像还是看出来了一点不同的含义,对着黄蓄那边看了几眼。

对于父亲的这种眼神,他笑了笑,没说啥。

大家都磕完头,等纸烧尽,没有了火星子,幺叔拿起带过来的鞭炮,找了坟前的一处空位,燃放起来。

放完炮竹,他们就沿着山路返回了。

期间父亲悄悄的拦着他,问了钱凤琳是不是跟他之间有些什么。

黄蓄也没隐瞒,直接承认了,另外他说自己已经长大,一些关系会处理好,叫他不要操心,也不要到处说。

其实对于钱凤琳,不论是相貌,还是性格,父母也是很喜欢的。

只是从传统观念考虑,还是那样,脚踏两条船不好。

另外她住的地方有些远了,以现在人的想法,找对象,距离的远近,也是一个择偶的标准。

返回的路上,看见一些植被茂盛的青草,大家会过去拔一些,这些拿回去,是给猪吃或者牛吃。

让家畜吃些青草,寓意以后少生病患。

快到家时,父亲去自己的菜地里,又摘了一大把嫩豌豆,给他们一人递了一个或者两个,让大家带壳吃掉。

按他说的意思,清明吃点新鲜的食物,以后也会更健康。

在谈论的时候,黄蓄觉得这是一种要多吃素食的意思。

他的这种观点,其他人都同意。

新鲜的素食,确实对于保持健康很重要。

每年的清明节,母亲都会去弄一些柳条回来,把它们插在大门的两旁。

这是一种习俗,就像端午会去砍一些艾草带回家驱虫辟邪一样。

回到家,看着柳条嫩芽,他又有一些感悟,想起了以前每年这个时候的一些事情。

(清明节也是三大鬼节之一,这一天插上柳条,有驱邪,守护家门之意。

另外插上柳条,生机勃勃,也预示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充满活力!)

把那些带回来的草给猪、牛吃了后,在家坐了片刻,他们又拿了一些香纸、“花卉”,去了爷爷的坟墓那边。

同样的,大家先清理了坟面的杂草、杂树。

然后烧纸磕头。

在上坟时,他突然间发现坟墓都没有刻碑,于是跟父亲、二叔、幺叔商量了一下,打算明年清明,把祖坟都立两块碑文。

(尽管十来年后,曾祖父母的坟会被迁走。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大不了以后连碑一起迁移。)

上完爷爷的坟准备离开时,姑妈跟大姑父、大表哥一起走了过来。

清明节,他们没事的时候,通常也会到这里给爷爷烧点纸。

等他们祭奠好,就一起返回了黄蓄的家里。

期间姑父他们在路过“老仓库”时,也去那里看了看。

对于即将要盖的房子,他们又做了一些了解。

知道要盖两套别墅,姑妈、姑父、大表哥都很羡慕。

中午大家还是在他家吃的饭。

下午的时间,黄蓄开着面包车,带着黄宇、陶琦、钱凤琳先去了一趟杨焕丽的家里,接到她后,他们一起去了镇上。

考虑到清明几人都想放生,五人去了一趟菜市场,在那边买了一些活蹦乱跳的泥鳅、黄鳝、鲫鱼、鲤鱼等鱼类。

在菜场附近,还有卖鸽子的,看见五只大鸽子,他也把它们买了下来。

买好东西,大家去了河边。

找到一片水域开阔的地方,把各种鱼类慢慢的丢到了水里。

鸽子几人也把它们放生了。

放生是快乐的,每个人在看着那些鱼类游到深水里,鸽子飞向天空,获得自由后,心里都有轻松的感觉。

等这些被放生的动物消失不见,他们又在河边玩了一会儿。

黄蓄老家所在的这个镇,算是他们这个城市最繁华的一个镇。

从河边离开,几人又在镇上转了一圈。

期间走到一处照相馆旁,为了在这边留下美好的回忆,他们把照相馆的老板喊上,在镇上一些显眼的地方,照了些照片。

比如说新华书店门口、棉纺厂门口、主路农业银行前的大路边上等。

到五点半左右,他们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