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套军装的造价就高达十两银子,三千套制式军装,柴宣足足花了三万白银子,
整个北宋的军官,怕是没有一个愿意像柴宣这般,将海量的银子花在士兵的军装上。
三个月后,
军装做好,胡铁匠制造的复合弓,轻弩等武器也已完毕。
柴宣先点了二百护院,带着栾廷玉,王进前去长清寨看看。
……
此时,已是十月。
秋高气爽,天气渐寒。
一路顺畅,到达长清寨,
见三条官道相交的一座雄山上,耸立着一个若大的军寨,据险而守,像钳子一般卡在要道之处。
只是军寨外面,却无人把守,有些安静。
柴宣带人登山,来到寨前,
手下一人出列,大声喊道:“柴知寨前来上任,速速打开寨门。”
连喊了数声,
这才有人从箭塔上探出脑袋,小心翼翼瞄了几眼,一人问道:“相公,可有文书凭证?”
一名护院将任书从门口递进去,等待对方查看。
又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匆匆跑来,打开了寨门,纷纷拜倒:“我等见到知寨老爷!”
“起来吧!”
柴宣应了声,带人进入长清寨,
见此寨虽建得雄伟,演武场,军营,防御箭塔,城墙围栏等一应俱全,
却没多少人,且整个寨子死气沉沉的,
所见的军士也都衣着破旧,面黄肌瘦,更像是难民。
“姓童的这是坑我啊!”
柴宣暗自嘀咕,
就这座破军寨,一群破落军户,怕是吃饭都成问题,一点油水也捞不着,
估计没人愿意来,竟然还敢要自己五万两银子。
好在,柴宣最不缺的便是银子,破落军寨便破落军寨吧!
他要的是知寨这个官身,
要的是一个名正言顺,官方承认的地盘儿!
占山为王,还得防着官府的清剿,
而当知寨,却可以光明正大的占山为王,还能拿到官方的补贴,去附近村子里吃拿卡要,也能打着官方的旗号。
“召集所有人,本官要检阅。”
柴宣对着一名什长吩咐道。
什长退下,到处喊人集合,随着营寨里有人陆陆续续的出来,
军寨这才有了些生气。
过了好一会儿,一二百枯瘦如柴的军士,摇摇晃晃的站在演武场上,
一个个衣着破烂,脸色腊黄,有的还带着伤,不住地咳嗽。
至于兵器?
竟没有看到一人有兵器!
柴宣暗自苦笑,估计太平会旗下的丐帮,都比他们过得好。
“柴知寨,长清寨一百七十九人,除了卧床不起的,都在这里了。”
一个穿着都头模样的人答道,
他有些忐忑不安,生怕会惹到新上任的知寨老爷。
毕竟,这里实在是太差了,
任何一位知寨老爷看到他们这帮残兵散勇,也会大发雷霆!
不只是这位都头,在场军士们也都垂下头,
噤若寒蝉,等待着知寨老爷的怒火,
也不知哪些倒晦蛋会被军法处治?
柴宣却没有发火,只是随意的问道:“你们都未吃饭吧?”
“我们……我们……”
都头面带为难地说道:“我们已经……断粮一个多月了。属下们都是靠啃些树皮,打点野味过活。”
柴宣奇道:“喔?这是为何?朝廷不是有粮响运过来吗?”
都头苦着脸道:“回知寨,半年前芒砀山来了一伙强人,好生凶狠,一连数次劫了我们的军粮,
那些运粮的军官都不敢再往长清寨运粮,
前任知寨带人去接应,也被芒砀山的强人拦下,一通撕杀,前任知寨跑去了徐州城内,不愿再回寨中,副知寨身受重伤,至今卧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