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平淡的前行(2 / 2)

林栋点点头,跟随她返回营地。

但那晚,他们两人都难以入眠,思绪被明天可能的发现所占据。

翌日黎明时分,营地一片忙碌。

队员们检查装备,装载补给,为即将开始的旅程做最后准备。

六台“极地蜘蛛”在晨光中排成整齐的队形,引擎低沉的嗡鸣声打破了南极的宁静。

每台行走器都装载了特定的设备和补给,根据各自任务的需求量身定制。

“所有系统检查完毕,准备出发。”

苏珊报告道,她已经登上了主探索小组的“极地蜘蛛”,坐在驾驶位上。

内部空间比外表看起来要宽敞得多,驾驶区配备了全息导航系统和多功能控制台,中部是休息区,后部则是装备存放区和紧凑的实验室。

林栋和卡露拉也装备上了极寒型号的马克战甲。

“所有小组报告状态。”卡露拉通过通讯系统指令道。

“第二小组准备就绪。”

“第三小组全部就位。”

林栋最后环视一圈营地,然后下达了命令。

“远征开始,保持预定队形,前进。”

六台“极地蜘蛛”启动,机械腿缓慢而有力地抬起,在雪地上留下整齐的印记。

它们以每小时28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前进,按计划,这是第一阶段的最佳速度——既能维持稳定前进,又不会过度消耗能源。

一路上众人看着南极独特的景观在眼前展开。

雪地在朝阳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如同铺满了无数钻石;远处的冰山矗立如雕塑,冰蓝色表面反射着阳光;偶尔还能看到冰层上的裂缝和纹理,展示着这片大陆漫长岁月的痕迹。

“真美。”苏珊轻声感叹,“这种原始、未被污染的美,几乎让人忘记了我们来此的目的。”

“自然总有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魅力。”林栋回应,“即使是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也有其独特的壮丽。”

卡露拉则一直专注于监测系统,“地形扫描显示前方10公里处有一处冰层变薄区域,建议稍微向西偏移路线。”

“收到。”苏珊调整了导航设置,“小组注意,我们将微调路线,向西偏移约500米,绕过一处不稳定冰层。”

队伍平稳地改变方向,继续前进。

第一个小时的行程异常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障碍或挑战。

但在南极,平静往往是短暂的。

正当队员们开始放松警惕时,气象监测系统突然发出警报。

“检测到强风带正在形成,距离我们约15公里,正向我们所在位置移动。”

卡露拉立即报告,“预计20分钟后抵达,风速可能达到每小时90公里。”

林栋迅速做出决定,“所有小组注意,即将遭遇强风带。启动防风锚定程序,减速至安全行进速度。”

六台“极地蜘蛛”立即减速,同时启动特殊的防风模式。

它们的机械腿调整姿态,降低重心,同时在冰面上钻出微型锚点,增加稳定性。

强风如期而至,咆哮着冲击着行走器。

即使在舱内,队员们也能听到风声的呼啸,感受到行走器轻微的晃动。

但“极地蜘蛛”表现出色,在狂风中依然保持着稳定前进,只是速度降至每小时15公里。

“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默察通过通讯系统评价道,“在这种风力下,普通雪地车可能已经被迫停止行进了。”

系统出品,必属精品。

“多亏了苏珊的仿生学设计理念。”林栋回应,带着明显的赞赏,“模仿南极生物的适应策略,总比从零开始设计要高效得多。”

“如果没有林给予我的原始型号设计图,我也没办法做的这么好。”苏珊突然谦虚道。

“哈哈哈,不用谦虚苏珊。这趟行程很多装备都亏了你的改进,我们才能前进的这么顺利。”

强风持续了近40分钟,然后像它来时一样突然消散。

队伍恢复了正常速度,继续向目标区域前进。

中午时分,队伍停下来进行短暂休整和设备检查。

队员们在“极地蜘蛛”内享用热饮和高能量食物,同时交换沿途观察到的情况。

“地形雷达显示前方约50公里处有一片冰山区,需要小心通过。”默察指着地图说,“那里可能存在隐藏的冰缝和不稳定冰架。”

林栋点头,然后转向卡露拉,“通讯状态如何?”

“量子通讯链路工作正常,与基地的连接稳定。”卡露拉回答,“不过普通无线电信号开始受到干扰,可能是附近磁场异常所致。”

“这在南极很常见。”苏珊解释道,“地球磁场在两极区域会产生特殊的波动和变形,影响电磁波传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依赖量子通讯的原因。”

休整结束后,队伍重新启程。

下午的行程比上午更加艰难,地形变得起伏不平,气温也有所下降,降至零下28℃。

几次遭遇冰层裂缝,不得不小心绕行或寻找狭窄处通过。

到了傍晚,队伍终于抵达了第一天的目标地点。

这是一处相对平坦的冰原,周围没有明显的地形障碍,适合建立临时营地和通讯中继站。

“今天行程完成,我们明天一早继续前进。”林栋宣布道。

就像在凯西站一样,银色半球形建筑很快在冰原上拔地而起,为队员们提供了抵御外界严寒的庇护所。

同时,默察的小组也架设起了一座小型量子通讯塔,确保与基地的通讯不会中断。

夜幕降临,林栋再次联系了泰坦。

“信号源状态有变化吗?”他问道。

“波动频率进一步加快,”泰坦回答,“现在是每69.8秒一次波峰。此外,信号强度也有小幅增加,比48小时前提高了约7%。”

“继续监测。”

林栋结束通讯后,发现苏珊正在营地边缘设置一系列小型仪器。

他走过去,好奇地问:“这是什么?”

“高灵敏度电磁场探测器。”苏珊回答,调整着设备参数,“如果信号源确实在向外传输高维信息,可能会在周围产生一些常规电磁异常。这些探测器可能帮助我们提前感知它的存在。”

苏珊略微一提点,林栋就明白了这系列仪器的作用。

不过,如果这么简单就能探测到高纬信号,他也不用花费这么多属性点兑换探测器,又费劲心思发射到高空轨道上了。

但林栋并没有打击苏珊的积极性,任由她继续布置。

夜深人静,只剩天空中的南极光在夜空中舞动,如同一条绿色的丝带,偶尔闪现出粉色和蓝色的光芒。

这是自然的杰作,太阳风暴中的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在两极区域产生的壮观景象。

可惜的是,林栋一行人并没有闲情雅致来欣赏这自然的光影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