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琏闻言微微颔首,与夏时敏交换了一下眼神,又轻声耳语了一阵,然后由夏时敏开口道:“出兵乃国之大事,杨总兵不在,我等都没有资格来决定出兵的事宜。”
八部首领一听,心都凉了半截儿,然而夏时敏话锋一转,道:“若要出兵,唯有刘伯温大人发话才行,诸位可愿意去见刘大人一面?”
刘伯温任辽东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理论上执掌的是政务,不过他几乎是一手帮助杨帆打造了如今的辽东,德高望重,大规模的兵源调动刘伯温动不了,但是一两万人的调动,刘伯温还是能做主的。
辉发部拜音达里闻言喜出望外,当即站起来,道:“青田公的身子好了?成,我们立刻就去拜见!”
夏时敏微微一笑,说道:“刘大人休养了这几年,身子有所好转,不过不能操劳,会客还是行的,诸位首领要不用过宴席再过去?”
八部首领哪有心思再去用宴席?当即表示要立刻去拜见刘伯温,不然晚了刘伯温休息,再去打搅多失礼?
辽阳城,诚意伯府。
刘琏、吴亚夫二人领着八部首领,入诚意伯府,来到了刘伯温居住的后院某个僻静院落。
月色皎洁刘伯温在仆从的搀扶下出现,见到刘伯温,八部首领就像见到了救星一样。
叶赫部首领孔革轻声说道:“久仰青田公大名,却无缘一见,孔革三生有幸能拜见青田公!”
刘伯温温和一笑,然后挥挥手让仆从给众人取来座椅,众人就在院落里落座。
刘伯温道:“你们的来意老夫已经知晓,萨理彦倒行逆施,老夫亦有所耳闻,辽东可以出兵……”
八部首领闻言皆露出喜色,但刘伯温却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老夫也有条件,诸位答应了我大明的条件,才可出兵。”
哈达部首领王燮拱了拱手,问道:“还请青田公明言!”
刘伯温伸出三根手指,道:“第一,各部首领带领部族内迁,进入辽东之内,成为我辽东之民,各部族可留下部分人手继续待在原有之地,继续渔猎补充部族所需。”
叶赫部首领孔革眉头紧锁,说道:“青田公,我等族人都习惯了渔猎生活,内迁之后他们如何谋生?这是不是太严苛了?”
刘伯温笑了笑,解释道:“玉米、土豆两种作物经过数年培育,已经在辽东顺利推广开,这粮食的产量惊人,你等各部内迁的百姓可种植作物生活,土地、种子,乃至于耕牛,都有朝廷来提供。”
孔革的眉头舒展了不少,若是按照刘伯温说的,那内迁后各部族百姓的生计问题就算是解决了。
刘伯温见无人提出问题,道:“第二,你各部的百姓都需编户齐民,留在原有栖息之地的各部百姓,需向辽东承宣布政使司上呈名单,经批准后方可留下。”
野人女真首领多隆闻言,摇了摇头,道:“那么广阔的土地,难道都要荒废?刘大人,请您三思!”
刘伯温岂能没有三思?他微微一笑,道:“多隆首领放心,你们各部原有的地方朝廷会迁移百姓过去,并设立卫所保护百姓,日后那里就是我大明的土地。”
这……
八部首领面面相觑,刘伯温这做法不等于直接断了各部的根,要将他们彻底同化么?
刘伯温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道:“第三,凡编入我大明户籍的百姓,可与我大明百姓一样生活,或农耕,或经商,亦可读书习字,将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啊?
赫真族首领韩金的眼睛一亮,道:“青田公此话当真?我等的子嗣也能参加科举?”
刘伯温微微颔首,道:“杨大人已经决定在辽东开设多处官学,让百姓的子女也能读书习字,若是尔等子嗣天赋高,自然能参与科考,将来金榜题名有何不可?”
韩金还想继续询问,多隆咳嗽一声,道:“刘大人您的三个条件我们已经知晓了,我想问各卫所的指挥使,是否与阿哈出一样,由首领担任?”
刘伯温似乎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想都没想,说道:“你们的栖息之地自然由诸位首领来担任指挥使,不过这指挥使之职位不可承袭,自诸位首领之后,将由朝廷重新选拔,任命。”
多隆等人的脸色很是难看,按照刘伯温的三个条件,不用五十年,他们的部族就会被大明同化,彻底成为汉人。
不过,八部首领可不敢与刘伯温撕破脸皮,只好说要再考虑考虑,离开了诚意伯府。
安静的街道上,八部首领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谁都没有说话。
半晌,王燮才闷声闷气地说道:“你们觉得青田公的条件怎么样?咱要答应么?”
朱古礼眉头紧锁,道:“内迁之后,族人与汉人杂居,行农耕之事,虽然能解决温饱,还能享受辽东的繁华,可一旦时间久了,我族还能存在么?”
朱古礼摇了摇头,道:“我不接受青田公给的条件,诸位若是要答应,我朱古礼管不着。”
朱古礼表态,赫真族首领韩金看了看其他人道:“朱古礼首领说得没错,可是我们融入大明,或许是不可逆的趋势么?未来我等子孙能成为大明的官员,不也是光宗耀祖?”
赫真族的实力削弱的厉害,若是他韩金能当几十年指挥使,好好经营,未来子孙再出息,那他家族也能如同中原的世家大族一样,绵延不绝。
八部首领里面韩金、拓达、拜音达里都觉得这条件不错,可以接受,其他五个首领却坚决反对,谁都说服不了谁。
多隆沉思良久,说道:“诸位,我八部联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如这样我们再派人去萨理彦那里,与萨理彦谈判,看看萨理彦是什么意思,再互相比较一下,如何?”
多隆的话让快要崩溃的八部联盟有了一个出路,韩金点了点头,道:“也好,如果能与萨理彦讲和最好,再说我们还有明廷的条件为筹码,不怕萨理彦不妥协!”
八部首领对刘伯温提出的条件不能接受,便生了与萨理彦讲和的心思,他们打的算盘很好,希望以明廷为筹码,来震慑萨理彦,迫使萨理彦收兵。
但萨理彦好不容易等到杨帆西征蒙古,这个窗口期不抓住,难有机会一统诸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