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案件突破口(2 / 2)

杨帆从武昌府到福建泉州府这一路上,每隔三日都会收到纪纲的来信。

信件中包括了寻找杨士奇的进程,以及福建锦衣卫搜寻到的一些新证据。

朱元璋重开锦衣卫后,锦衣卫开始在大明各地建立分支机构,但受限于人力物力等因素,大明的锦衣卫分支机构,以北平府、辽东两地最为庞大、完备、精锐。

福建的锦衣卫分支人手一共就二十二人,搜集情报的能力自然要差不少。

杨帆等人入了屋子,纪纲率先请罪,道:“大人,纪纲无能,未能保护好杨大人,如今更找不到他,请大人治罪!”

杨帆望着自责的纪纲,叹了口气,说道:“你离开应天前,我再三嘱咐要小心这边的手段,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可是你又是如何做的?”

杨士奇不知所踪,极大可能已经死了,杨帆说不痛心,不责怪纪纲是不可能的。

纪纲低垂着脑袋,羞愧的无以复加,片刻后,杨帆又搀扶着纪纲起身,道:“事已至此,惩处自然要有,但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就让你戴罪立功,从此不可懈怠,起来吧。”

说完,杨帆环视众人,道:“来的路上,本官已经看了不少情报文书,寻找杨士奇的事情要继续下去,至于搜集情报由王图这边来负责,不过搜集情报也需有重点,纪纲,之前你送的情报中也曾说过,沈家如今是多事之秋。”

杨帆这一路上早就想好了对策,来到泉州府后没有多余废话,开始发号施令。

纪纲微微颔首,说道:“没错,沈家家主沈冲病重,独女沈一丹还未婚配,故沈家每日都有去登门提亲的,还有亲戚、好友去拜访,说白了,他们都想趁机从沈家的聚宝盆里面分一杯羹,或者直接全部侵吞。”

杨帆点了点头,说道:“俗话说‘浑水摸鱼’,这南边的几个大商人,沈家、钱家、范家等,沈家的情况最混乱,打探消息就得从沈家入手,王图,这件事你亲自去办,还有……”

杨帆又问道:“纪纲曾在书信中说起,有一伙横跨三省的悍匪,近年来活动频繁,这又是怎么回事?”

纪纲微微一怔,此事他只在信中提过一次,没想到杨帆会特别过问。

耆老韩安出言解释,道:“杨大人,那伙悍匪大约在二十年前就存在了,不过那时候那伙人只流窜于福建,不曾到过广东、浙江两地,说来也奇怪,官府围剿了数次都被他们给逃了。”

“后来大概是五六年前,那伙悍匪开始在广东、浙江活动,活动的范围波及三省,专门挑那些有钱的富户人家劫掠,干一次能消停几个月。”

当初杨帆来福建泉州府任职的时候,正好赶上了这伙悍匪的潜伏期,许久没有出来活动,许多人还以为这群悍匪已经消亡了。

杨帆没说话,摩挲着茶杯陷入了思索,王图等人互相看了看,王图说道:“大人,您怎么忽然问起这伙悍匪来了?这与我们此行有何关系?”

杨帆的脑海里思绪翻涌,他已经隐隐抓住了一条线,一条沿着走下去能触及沿海海贸根本的线。

良久,杨帆缓缓站起身来,道:“你们说,什么样的悍匪能横跨二十年,最后从活跃于一省之地,变成活跃于三省之地?”

纪纲的反应极快,道:“大人的意思是,这伙悍匪应是类似于乡党,有固定的栖息之地,然后不断补充有生力量?”

聪明!

杨帆赞赏地看了一眼纪纲,道:“没错,人会老去,只有不断有人加入,且其中人员互相熟悉,才能保证这伙悍匪长久不散,更关键的是,这伙悍匪已经扩散到了三省,却迟迟没有被剿灭。”

“所以可以判断出,有人在为他们撑腰,有人在为他们打掩护,更有可能,他们只是幕后之人的一把刀罢了!”

纪纲、王图的脸色一变,纵容悍匪活跃于三省,将这伙无法无天的悍匪当成了手中的刀,那这幕后之人该有多大的势力?

王图喃喃说道:“来之前大人说这南边水深,势力错综复杂,我还不以为然,现在看来情况比我们想象中的要严重得多。”

杨帆笑了笑,现在哪里算得严重?真正的严重还要属历史上大明的中后期,那时候的皇权早就不如大明中前期,这南边的势力沆瀣一气,便是皇权都难以制衡。

好在,杨帆来得还不算晚,他缓缓地握紧了拳头,要为大明革除积弊,就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这场风雨势必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杨帆慢慢地踱步,说道:“纪纲,你来专门收集这伙悍匪的情报,将悍匪历年所犯案件的卷宗,以及悍匪的行踪查出来,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从沈家以及悍匪入手,定会有收获。”

杨帆不是不想从福建的官员入手,但那样会打草惊蛇,杨士奇现在生死不明,当前杨帆需暗中行事。

纪纲将一切都记下,又说道:“大人,经过属下这段时间的调查,发现福建承宣布政使司之中有一位陆大人,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在百姓之中官声极好,或许他能帮到我们。”

纪纲说的这人名为陆行,乃是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也就是第三号人物。

陆行之上有左布政使吴昭,右布政使叶柄,吴昭素有仁厚的名声,是个老好人得过且过。

叶柄八面玲珑,福建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与他交好,可谓长袖善舞,不过理政的本事不算强。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最沉重的政务,一直都是由左参政陆行来处理,这陆行不爱钱财,不爱美色,家中也不富裕。

然处事公正,能力极强,话又说话来,若不是因为他能力强,就凭着陆行那副牛脾气,早就被同僚排挤死了。

好在吴昭对任何人都仁善,经常化解下属之间的矛盾,也保着陆行,才让一副硬骨头的陆行不至于被弹劾、丢官。

杨帆闻言对这个陆行生出了兴趣,道:“等过些时日,本官会找机会与陆行见一面,看一看他是否能成为我们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