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 第381章 君臣博弈,朱标的决心

第381章 君臣博弈,朱标的决心(2 / 2)

见到这一幕,朱标微微一怔,云奇脸上挂着笑意,说道:“娘娘说夜里殿下您处理政务劳累,这是娘娘亲手做的羊肉汤,请殿下趁热喝。”

朱标心中一暖,不过却没有忘记正事,问道:“云奇,那父皇呢?”

云奇清了清喉咙,收敛笑意,道:“陛下说:‘朝中诸事,汝当自决之’。”

朱标傻眼了,朱皇帝这话说得明白,让朱标自己来处理朝中的事情,他彻底当甩手掌柜了。

毛骧见朱标一言不发,咳嗽一声提醒朱标道:“殿下,夜里外面冷,您看要不我们回武英殿吧?”

朱标摇了摇头,道:“将母后做的羊肉汤送到武英殿,本宫去宫门!”

朱标就不信,他亲自去宫门外,那群官员还敢不走,还敢在外面堵着宫门!

宫门外,詹同、杨伯成、吴沉等人低垂着脑袋,一日未进水米,他们没有了之前的锐气。

百官席地而坐,就这么对着宫门,有些人已经睡着了,有些人还在坚持着,就连镇守宫门的禁军都换了两拨,他们还是不肯走,让人不禁暗暗佩服他们的决心。

吱呀——

宫门缓缓打开,百官听到这声音,纷纷抬起头,那个让他们朝思暮想的人,终于来了!

朱标披着披风,在毛骧与亲军都尉府精锐的护卫下走出来,脸色肃穆。

见朱标到来,詹同强撑身体站起来,领头向朱标行礼道:“臣詹同,参见殿下!”

詹同身体不错,还能站起来,有些大臣因为太虚弱,努力了两次又趴在了地上。

一时间,宫门外有人站起来行礼,有人挣扎着又跌倒,还有人从睡梦中惊醒,忙于行礼摔地人仰马翻……

朱标看着往日威仪十足,现在却狼狈不堪的大臣们,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挥挥衣袖,道:“诸位大人不必多礼,你们已经在这里等了一日,你们的意思本宫知道了,都回去吧。”

东阁大学士吴沉闻言,问道:“殿下,臣等的联名上书您既然看了,还请殿下以大局为重,将私自逃离紫金山的杨帆给抓回来!”

“殿下,杨帆目无法纪,肆意妄为,视殿下的禁足令于无物,请殿下严惩!”

“杨帆在福建胡作非为,引得福建匪寇暴乱,甚至连累了那福州城百姓,殿下不可不管啊!”

“殿下,杨帆所作所为罄竹难书,若任由杨帆蛮干下去,朝廷的威严何在?殿下的威严何在?”

……

东阁大学士吴沉开头,后面自有大臣跟上,游说朱标,死活要将杨帆调回来。

朱标眉头紧锁,道:“长安侯并未私自逃离紫金山,他去福建,乃是受了本宫的旨意,何来逃离的说法?”

说着,他的目光扫过四周,道:“现在误会解除了,诸公可以回去了吧?”

谨身殿大学士杨伯成却在这时候站出来,说道:“殿下,就算杨帆受殿下之命前往福建,但杨帆的所作所为,引得福建乱成一团,请殿下以福建百姓为重,将杨帆调回来,否则福建将大乱!”

朱标觉得自己脑子里面的一根弦已经到了临界点,他怒声道:“若本宫不让长安侯归京呢?”

群臣陷入了一阵诡异的沉默,片刻后,群臣好像约好了一样,全部跪地。

吏部尚书詹同眼眶通红,热泪倏然落下,道:“殿下,百官来请愿,是为了朝廷,为了殿下的英名,为了天下百姓。”

詹同说得情真意切,说道:“还请殿下要以大局为重,不可让杨帆一人,玷污殿下英名,若殿下不允,臣等便一直下去!”

其他的官员们也陆续表态、哭诉,瞬间宫门外哭声一片,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在办丧事。

朱标快气疯了,他指着那些官员,愣是憋了半天憋出一句话来:“你们好!你们很好!”

朱标气得拂袖而去,望着朱标负气离去的背影,詹同等人的脸上却露出一抹笑意。

朱标到底还是仁善敦厚的,被群臣气到了这一步,却依旧没有处罚任何人。

他的底线,正在被一步步试探出来,这场君臣之间的博弈,正在缓缓地倾斜……

洪武二十七年,四月下旬,注定是会被史书浓墨重彩记录的一个月份。

在这个月发生了著名的“福州城之变”,福州城高官右布政使叶柄、右参政蒋艾,参与了悍匪进攻福州城的阴谋。

远在北边的应天,也被这场变革波及,导致出现了“百官齐聚宫门”的奇景。

百官在宫门外请愿,加上国子监的监生,愣是在宫门外就这么挺了一夜。

翌日清晨,朱标传令,命等待的百官与其他来参与早朝的官员,一起登上奉天殿。

早朝上,任凭官员们如何游说,朱标就一句话:让长安侯杨帆返京不可能,本宫铁了心让他一查到底!

朱标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决心,支持杨帆,这是决定大明未来命运的一个早朝。

能否革除海贸走私与市舶司的弊政,为大明塑造出一条能源源不断产生税银的“聚宝盆”,在此一举!

早朝后,昨日熬了一夜的官员们各自返回家中休息,天一黑,在一座不起眼的宅邸中。

吏部尚书詹同、大学士杨伯成、吴沉、宋讷,以及与他们交好的左都御史詹徽便来了。

詹辉见几人面有菜色,还有心思与之说笑,道:“诸位大人,昨夜没有休息好?”

吴沉沉着脸,说道:“詹公,现在都火烧眉毛了,你怎么还有心思说笑?”

昨日的请愿,詹徽并未前往,而是让几个都察院的言官参与,詹徽躲在了暗处。

詹徽笑呵呵地说道:“这一次殿下是铁了心,不会让杨帆回来,诸位,依靠着你们联名上书请愿,已经远远不够了。”

宋讷的眼底闪过一抹寒意,道:“那若是国子监再有监生,用性命来劝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