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 第385章 火烧到了京城

第385章 火烧到了京城(1 / 2)

按照大明的规矩,没有朝廷调令,福建都指挥使司的兵将不可擅自调动。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清剿山匪、民乱这样的小规模用兵,可自行定夺。

杨帆一动不动,如同一座凝固的丰碑,他反问纪纲道:“修书送到应天,谁来准许本官调兵?”

杨帆的话将纪纲问住了,纪纲下意识地说道:“自然是陛下,哦,陛下去了北平府,那自然是太子殿下来批准。”

杨帆笑了笑,说道:“殿下乃敦厚仁善之储君,你让殿下批准此事,将来那血债可是要算到殿下头上的,你想让殿下背负残暴骂名?”

纪纲的脸色微微一变,脸色连续变幻,道:“属下绝没有那个意思,可……可殿下若不拿主意,这民乱怎么办?”

杨帆平静地说道:“殿下那边的压力已经不小了,民乱的消息传回去,朝中的官员定会联合发难,我等需为殿下分忧,而不是给他添乱。”

王图与纪纲对视一眼,王图说道:“大人是决定将这件事给担下来?万一将来朝廷追责怎么办?您的名声怎么办?”

杨帆下令镇压民乱,那将来他的名声必定会被扣上一个“残暴嗜杀”的大帽子,永远摘不下来。

杨帆微微一笑,道:“朝廷不会将我怎么样,这功过相抵,我不会有事,至于名声?吾只管生前事,名声就留给身后后人去评价就好,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洪武二十七年五月上旬,大明锦衣卫指挥使杨帆,在奉朱标之命彻查福建海贸与三市舶司大案时,命福建都指挥使冯潮,率兵镇压民乱。

在后世《明史》之中对这五月的形容是“三省百姓死伤惨重,路边随处可见枯骨、血流成河,百姓悲痛,三省缟素,民怨沸腾”。

然而在《明太祖实录》中,却有“官军所过之处,百姓踊跃送水粮者众”这样的描述。

不提后世的史书为何会出现矛盾的记载,就提民乱闹腾起来后,三省百姓的生活遭受了多大影响,就能看出为何百姓厌恶民乱。

洪武二十七年的三省,因为“摊丁入亩”、“匠籍改良”、“军户改良”等德政的实施,负担已经减少了不少。

百姓也因为海贸的发展,得到了些实惠,日子过得去,在这时候闹起民乱,除了一些心怀叵测者,就是平日里游手好闲的泼皮无赖,以及为了钱帛不要命的人会参与。

这群人混在一起掀起民乱,首选目标就是祸害百姓,所过之处犹如蝗虫一般。

地主豪强他们不敢动,专门欺负苦出身的百姓,百姓恨他们入骨,巴不得官军出手。

冯潮领兵出动四处镇压民乱,很快杨帆又命广东、浙江两地的都指挥使司指挥使行动。

以当前杨帆的权力,能调动三省之兵,其实已经类似于后来大明的一个外派官职——总督。

不同的是,杨帆是先办事,后“补票”,因为朱标给他的圣旨里面说得非常宽泛,“便宜行事之权”指得太多了。

整个洪武二十七年的五月,三省风雨飘摇,而三省市舶司更迎来了大震动。

经过后期的统计,三省市舶司的官员、吏员,有六成都参与到了海贸走私之中。

刘启、项隆、张正也没想到各自衙门里面会有这么多的人,参与其中,而通过市舶司的调查,还无意中发现了一条“大鱼”的线索,直指应天的某位高官。

起于应天的火落在了福建,又从福建烧回了应天,谁都不能独善其身!

应天,五月末。

皇宫,奉天殿,早朝。

都察院监察御史赵廷缓缓走出来,高声道:“殿下,臣赵廷有本启奏!”

今日的朝议已经结束,本来朱标已经准备退朝,没想到赵廷站了出来,朱标眉头微皱,这赵廷乃是当初检举辽东军中有贪腐的巡按御史,他挥了挥手道:“讲。”

朱标不喜欢赵廷这人,但大明的皇帝还没不让监察御史说话的先例。

赵廷恭敬地行礼,道:“臣赵廷,弹劾辽东布政使、都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使,长安侯杨帆!”

来了!

朱标就知道赵廷站出来肯定没好事,他深吸一口气,对赵廷说道:“哦?长安侯正在南边查案,你弹劾他什么?”

赵廷脸不红气不喘,道:“臣弹劾杨帆在福建手段酷烈、胡作非为,激发民乱后残酷镇压百姓,造成福建、广东、浙江三省百姓民不聊生,死伤惨重,杨帆,乃我大明开国以来第一罪人!”

朱标脸上的肌肉微微抽动,没有说话,他气得快要发疯,却听都察院监察御史张潇也走出来。

“殿下,臣张潇亦要弹劾长安侯杨帆,杨帆擅自调动三省都指挥使司之兵马,残害百姓,杨帆目无法度、视百姓如草芥,搅动三省之局势、居心叵测!”

“臣怀疑杨帆与倭寇有勾结,故意搅乱沿海,意图谋反,请殿下明察!”

赵廷、张潇开了头,陆续又有数人站出来,弹劾杨帆,例数杨帆的罪状。

朱标眉头紧锁,望着群臣,道:“诸位大人都是这么想的?认为长安侯贪赃枉法?胡作非为?”

李景隆挺了挺胸膛,走出来,道:“殿下,臣不这么认为,参与民乱的暴徒横行乡里,为祸百姓,若不清剿岂不是要大乱?长安侯有何错处?”

东阁大学士吴沉微微一笑,反驳道:“曹国公此言差矣,就算那些暴徒作乱,可擅自调动三省的兵马却没有朝廷的准许,这本身就是僭越,不止要处理长安侯,三省的都指挥使,也应当受罚,否则如何以正视听,如何维护朝廷的法度,维护殿下的威严?”

吴沉永远是这个样子,说的话阴阳怪气,偏偏能让你挑不出半点毛病来,甚至乍一听还是为了你好的样子。

李景隆听到吴沉的话,想要反驳,但是憋了半天愣是没想出如何驳斥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