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听闻杨帆的话,极为兴奋,连声说道:“好,那说定了,今晚我与允炆去姑父你府邸!”
朱允炆面露难色,不想打扰杨帆与朱婉儿,但被朱雄英拉着不去也要去。
待朱雄英与朱允炆离去,朱婉儿轻声说道:“雄英这孩子真是的,小时候便毛躁,长大了还是这般。”
杨帆背着手,笑着说道:“少年意气,血气方刚,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倒是允炆,历练了几年,比从前更稳重了。”
朱婉儿秀眉微微一挑,说道:“你这话说得,稳重一些有什么不好?他们都多大了?”
杨帆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朱允炆从小便话不多,不过异常聪慧,很得朱标的喜爱。
若是没有朱雄英在,朱允炆未来大概会成为大明王朝的掌控者,走上他原本的道路。
对朱允炆,杨帆有戒备感,哪怕知道朱允炆绝对无法成为未来的皇帝,他依旧在戒备。
坤宁宫内,杨帆一家四口,向马皇后行礼。
见到杨帆一家来,马皇后别提多高兴了,马皇后身子骨硬朗了不少,但白发却更多了,拉着杨帆夫妇讲述起北平府的风光风土人情。
最后还亲自下厨,为杨帆夫妇做菜,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总有说不完的话。
待见过马皇后,杨帆便归长安侯府,因为今日有一个重要的客人,从远方而来。
长安侯府,李芳远风尘仆仆而来,还未休息片刻就直接来到了长安侯府,面见杨帆。
李芳远比上一次杨帆见他,要黑了、瘦了,不过整个人的状态也更加锐利,他如今就像是出鞘的利剑。
再见杨帆,李芳远快步上前,见礼,道:“末将李芳远,参见杨大人!”
杨帆微微一笑,扶着李芳远站起来,说道:“芳远不必多礼,快坐下歇一歇。”
李芳远一路上马不停蹄地赶到应天,就是为了将高丽的情况,以及耽罗剿匪的情况带回来,为大明下一步进攻倭国,制定详细的计划做准备。
从大明本土调兵到高丽,山高路远,就算是由辽东军出兵,到高丽,少说也要走一个月的路,这还是不遇见极端天气的情况下。
李芳远落座后,轻声说道:“大人,耽罗那边已经将叛军清剿完毕,贼首亦已经伏法!”
李芳远口中的“贼首”,便是他的大哥李芳雨,当初李芳雨在高丽的东京城外,独自逃生,导致李芳远等人被生擒。
李芳远亲自领兵前往耽罗,在大明水师的协助下苦战大半年,终于将李芳雨所部彻底剿灭。
杨帆闻言微微颔首,说道:“好!耽罗为我大明所控,将来出兵便容易多了,取地图来!”
王图取来高丽到倭国的地图,杨帆指着地图上耽罗的位置,道:“吾决定两路出击,先取对马岛,再攻倭国本土!”
李芳远的目光落在地图上面,琢磨片刻,说道:“大人决定从耽罗与何处出击?”
杨帆的手在地图上点了点,移动到高丽的庆尚道的位置,然后逐渐下移,轻声说道:“若选进攻之地,当从庆尚道金州发兵,大军所用粮草,皆可囤积在金州!”
金州有优良的港口,适合大船进出,且当地的地势平坦,很利于粮食、军队调度。
李芳远想了想,说道:“大人,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对马岛上有不少北朝的军队驻扎,若不能一战定胜负,恐会打成拉锯战。”
杨帆微微颔首,对李芳远说道:“这正是我命你来应天的原因,对马岛的情况你最为熟悉,你我先商议出一个章程来,待有了章程再去见殿下。”
李芳远心中一喜,有些局促地说道:“大人,末将乃是降将,也能去面见太子殿下?”
李家在大明的境况很尴尬,李成桂被软禁在大明都城,李家作为降将,只有李芳远一人支撑门庭。
李芳远在大明朝中的人脉,仅有杨帆一人,虽说杨帆权势正盛,但李家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僭越,唯恐惹来杀身之祸。
杨帆闻言仰面而笑,对李芳远道:“殿下虚怀若谷,有容纳天下人才之雅量,再说高丽已经成为我大明的之省,你有何不能见殿下?”
当夜,杨帆便与李芳远在府邸中,连夜研究起针对对马岛的作战方略来。
李芳远带来的情报中,将对马岛之中北朝军队驻扎的地方,都标记得极为清楚。
其一,北朝军队有两千人,驻扎在对马岛船只停靠的码头,这些都是北朝的精锐。
其二,北朝军队有两千人,驻扎在白岳山,白岳山地势较高,易守难攻。
其三,北朝军队还有两千人,驻扎在金田城,金田城的地理位置同样险要。
李芳远轻声说道:“大人请看,欲取对马岛,就要歼灭这三处的北朝兵卒,除了这三处之外,对马岛鱼龙混杂,有很多的倭寇存在。”
倭寇在对马岛上还算老实,可是一出岛屿,便原形毕露,故倭寇在明军进攻对马岛的时候,也会是一股不稳定的力量,容易产生变数。
杨帆仔细浏览李芳远带来的对马岛的详细地图,道:“白岳山这两处要道,北朝倭兵皆设有营寨,营寨易守难攻,不过若趁着天干物燥的时候以火攻,这两处营寨,将成为倭兵的牢笼。”
李芳远的眼睛一亮,说道:“妙哉!若以火攻的确能顺畅攻下两座营寨,不过大人,金田城全都是石头建成的,火攻便无用。”
金田城所在的位置,能见到对马岛码头的情况,一旦港口发生激战,金田城必定会收紧城关,严阵以待。
金田城不拔除,明军就不算正式攻陷对马岛,一旦拖延时间久了,倭国派兵驰援,这进攻倭国的第一步战略,就会横生枝节。
杨帆与李芳远彻夜商谈的时候,远在万里之外的倭国南朝,也发生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朝会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