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 第415章 不能让士兵流血又流泪!

第415章 不能让士兵流血又流泪!(1 / 2)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中旬。

元宵节后,朱元璋准备南巡之事,大明朝堂亦达成共识,为征伐倭国做准备。

奉天殿内,户部尚书楼覃正朗声上奏,将第一批运送往辽东的军械、粮草罗列出来。

待楼覃话音落下,朱标微微颔首,道:“军械、粮草不可马虎,还有,沿海也要做好准备,一旦开战,就要往对马岛输送粮草。”

大明的战略第一步,便是拿下对马岛,将对马岛作为粮草、军械输送的枢纽。

楼覃躬身领命,不过,不待楼覃退回去,文渊阁大学士齐泰,便站出来,高声说道:“殿下,关于粮草、军械输送往辽东,臣有本启奏!”

朱标微微一怔,齐泰自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与文渊阁大学士,给朱标提了不少不错的建议,不过,在大明征倭国确定后,齐泰少有谏言,今日不知又有什么事情。

朱标挥挥手,示意齐泰说,结果齐泰语出惊人,道:“臣觉得从南边调集粮草往辽东,劳民伤财、损耗严重!”

朱标的眉毛微微一挑,倒不是觉得齐泰说的话令人惊讶,而是觉得齐泰在吹毛求疵。

粮草运输的路途损耗在所难免,毕竟,运送粮草的人马,路上也要吃饭。

一去一回,粮草的损耗就在上面,诚然,这损耗不少却也无可奈何。

朱标沉默了片刻,说道:“依齐大人所言,要如何改善损耗?你可有良策?”

朱标清楚这问题无解,所以也是在提醒齐泰:无解的事情休要提出来。

齐泰面不红气不喘,说道:“殿下,臣认为,应从北平府一带征集粮草,再从辽东本地征集粮草,据我所知,辽东地广人稀,每家每户所得的田地比中原要多不少,加上卫所屯田,这两年也着实囤积了不少粮食。

而辽东、永安都司两地粮草可就地运输,运送往前线战场,如此,省却路途遥远之损耗。”

齐泰话说得好听,实际上,将辽东与永安都司的粮食运往高丽,就是在变相地收取赋税。

李景隆闻言眉毛一挑,道:“齐大人此言差矣,辽东与永安都司苦寒,冬日漫长,若将粮食都运走,当地的百姓若是遇见天灾,怎么办?”

李景隆跟随杨帆在辽东都司数年,清楚那里天气环境的恶劣,更清楚粮食的重要性。

辽东、永安都司百姓,一旦遭遇天灾,仅存的粮食就是他们救命的物资。

兵部尚书李澄眉头微皱,说道:“曹国公,齐大人所说并非没有道理,据我所知,粮草从应天运送到北平府,再从北平府运送到辽东,每运送五百万石粮食,路上就要消耗五百万石粮食。”

“若从北平府至辽东、永安都司调集粮食,的确能减少损耗,且今年秋收之后,辽东、永安都司自然会有粮食。”

李澄的话说得轻飘飘,惹得李景隆恼怒,道:“哦?李大人还能预测未来?知晓今年不会出现天灾,旱灾?若到时候粮食不足,辽东、永安都司闹起灾荒,李大人负责?”

李澄能感受到李景隆的怒气,他挤出一抹笑容,不知道该如何接李景隆的话。

李澄觉得李景隆有些小题大做,为了大明顺利征伐倭国,辽东与永安都司出力不是应该的?

话又说话来,若出现旱灾饥荒,朝廷自然会运送粮食去赈灾不就好了?至于朝廷赈灾粮食抵达前,辽东与永安都司的百姓会死多少,李澄并不在意。

毕竟,哪有天灾不死人的?

吏部尚书吕本沉思片刻,道:“曹国公,家国大事只能先苦一苦辽东与永安都司的百姓了,再说,南边的粮草也会从沿海运过去的。”

李景隆想反驳,却听到身旁的杨帆轻声咳嗽了一声,然后缓缓地走出来。

杨帆为征伐倭国的大将,还是长期主政辽东的功勋大臣,此事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群臣的目光都汇聚到了杨帆身上,杨帆道:“殿下,从北平府一带,以及辽东、永安都司调集粮草,全力支持平倭战场,臣认为可行!”

李景隆闻言,眉头一皱,他太了解杨帆了,更清楚杨帆对辽东百姓的爱护。

辽东成为大明的省之后,赋税的压力是全大明的省里面最小的一个,如今杨帆为何会同意压榨百姓?

朱标听到杨帆的话,也有些意外,道:“杨大人当真同意?将粮草全都送往高丽?”

杨帆微微颔首,见状,谨身殿大学士严震直笑得嘴都合不拢了,道:“哎呀,长安侯果然高风亮节,哈哈哈哈!”

兵部尚书李澄也是松了一口气,赞道:“杨大人为大明考虑,为大明分忧,难得,难得!”

杨帆看都没有看严震直等人一眼,向朱标行礼,道:“殿下,臣还有一个请求,请殿下恩准!”

朱标微微一笑,说道:“杨大人有何请求?”

杨帆能主动将辽东的家底都拿出来平倭国,朱标打心眼里高兴,却听杨帆说道:“臣请从今年开始,减免辽东赋税三年!”

杨帆话音落下,奉天殿内一片寂静,朱标愣住了,严震直等人也愣住了。

礼部尚书李原名眉头微蹙,提醒杨帆,道:“杨大人,征伐倭国大明举全国之力,不能因为辽东出了粮饷,就要减免赋税吧?”

辽东这两年发展得越来越好,赋税也逐渐上缴提升,杨帆一张嘴就要减免赋税三年,谁能受得了?

严震直一改之前的嘴脸,冷哼一声,道:“长安侯好大的面子,减免赋税三年?凭什么?”

杨帆瞥了严震直与李原名一眼,道:“辽东三大营,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合计十二万人,这些人基本全都是辽东子弟,他们出战远征倭国,每战死一人,都需要给予他们抚恤,给予其家人银钱,他们每伤一人,都代表一家失去了一个壮劳力。”

“倭国南北朝战事混乱,死伤不知会有多少,辽东还要掏出粮草送往高丽,出人、出粮、出钱,此战过后,辽东几年的积累就会被消耗一空!”

辽东是掏空了家底,进攻倭国,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收取赋税的话,辽东百姓的负担就太沉重了,辽东不是不想交赋税,而是无法再交赋税,故杨帆才会提出减免赋税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