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九年,即将进入二月中旬。
时间很快就进入到了二月中旬。
是日!
二月将近十日左右,此时的博多已然是比先前要平静许多。
但是有的人,却是有点不平静了。
只见,此时博多的西城正在汇聚着一波又一波的士兵。
同时,在博多周边的城市之中,也有不少的人员进行着调动。
这些人,看上去像是什么流民。
甚至是有的穿着粗布衣裳什么的,正在被一两个士兵正在押送着,似乎是在流放。
而这些流民,就这么堂而皇之的从南朝的方向,就这么一路朝着北朝的方向而来。
而且他们的目的地赫然就是博多。
这些流民这些天来,就这么一直的进进出出,就这么朝着博多聚集。
而且随着越发的进入到二月中旬的时分,流民数量也越来越多了。
甚至出现了聚集。
时常会看到数千人的流民队伍就这么千里奔袭,就这么朝着博多而来。
当然,这些流民,大部分时候都是趁着夜色出发,日落而做,日出而休息。
完全就是和正常的人的活动轨迹是相反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流民的举动,很少会引人注意。
然而这些少引人注意只是相对于普通人,相对于其他人可就完全不同了。
比如说……
此时此刻正在紧急扩军的大明。
是的。
大明此时为了拿下来博多可是在紧急扩充着兵力。
不仅仅是南城,东城都在紧急扩充兵力。
当然了,在倭国,毕竟不是在大明的国土上,所能利用的兵力也仅仅只是那些义军。
这些义军说白了依旧只是倭国人而已。
但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足利义嗣都懂得,杨帆自然更加懂得。
其他大明的将领,同样懂得。
他们知道,想要马儿跑那就要给马儿吃草。
而想要将自己手中的兵力快速的扩充,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性。
那就是砸钱。
不断的砸钱,砸资源将这些流寇是全部都充军。
不管是好的,坏的,只要还有战斗力的,大明是来者不拒了。
为什么?
因为不久之后,就要爆发真正的大战了。
到时候,倭国将会实现真正的大一统了。
只是这一个大一统,可不是给本国人准备的而已。
当然!
这些事情,都还在杨帆的筹划之中。
只是没想到,杨帆还没筹划完,就遇到了一些棘手的事情。
比如说!
眼前正在鬼鬼祟祟的释放流民。
“报告总兵大人,这些流民已经持续好几天都在往同一个方向赶路!”
“而且基本上都是朝着博多城而来!”
“我看……”
沈炼的眉头微微皱起来。
他话说到一半就欲言又止了起来。
其实他的话非常的明显不过了。
他的意思自然就是这些流民似乎不是流民,而是某些信号。
而且都是朝着博多而来。
并且都是在同一个城门口消失不见。
这些流民,哪怕是被流放也不可能以如此诡异的一种形式进行流放才对。
再说了,他们来攻打倭国的时候,难道还没有调查过倭国的情报?
倭国对待本土之人,哪怕不是流民,只是平头老百姓都没有这么的好。
就更不用说了。
毕竟北朝征兵的时候,那可是想要让他们白打工,白白卖命的。
甚至还在战乱的时候,让平民花钱买命,给钱当兵,给钱去抗争。
可以说,北朝开创了征兵史上的一大奇观了。
所以当倭国再次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流民,而且还是朝着同一个方向,朝着一个繁华的都城进行流放的时候。
那么第一时间就是有问题的了。
尽管博多此时已经是破败不堪,几乎算是废墟了。
而且还有群狼环伺,有着无数的势力在其中盘旋。
就更加不用说了。
将这些流民发配到这么一个战乱之地,混乱之地,可想而知是为了什么?
流民其实不仅仅是流放这么简单,他们承担着很多的责任的。
首先自然就是干活了,付出劳动。
流民毕竟是被剥夺了权利了的,那么肯定是犯事了,犯事就必须要付出代价。
而付出完代价,抄家完了之后,那就要相应的付出一定的其他代价了。
抄家是一部分代价。
而接下来就是在流放的过程之中,或许是付出劳动,或许是付出生命。
总之,流民大多数是不可能好的。
而流民除了负责开路,负责付出劳动之外,然后就是负责修缮了。
是的。
各种工事,各种建筑,除了征兵征劳动力之外,还有就是让流民去干。
干好了可以获得赦免。
然后这些都是流民可以做的事情,可以将流民用来安置的事情。
流民不一定要杀死,有罪但是还不至于是彻底杀死,可以利用的都利用上。
而流民最后一个作用那和然就是战场炮灰了。
是的。
充当炮灰的作用,那些流民在战乱的时候,是可以充当炮灰的作用的。
毕竟每一次战争,要消耗大量的人力。
而人力主要的体现就是战争之间相互的消耗。
毕竟战争,总有输赢的一方。
战争,从来都没有什么平局。
毕竟不管结果如何,最后都是死伤无数。
所以战争从来没有所谓的平局。
也没有真正的输家,以及是真正的赢家。
有的只有用生命堆叠出来的暂时的和平。
所以流民还有最后一个作用,那就是用来战争,充当炮灰的存在。
毕竟战争的时候,所要遭遇的情况很多很多。
可能会遇到攻城,通常城池都是易守难攻。
毕竟人家在一堵墙内,你在一堵墙外,想要这么轻易就闯入墙内。
必然是需要付出代价。
要么武器强大,要么就是用人海战术还堆。
而所谓的人海战术,就是要用命来堆。
……
此时此刻,沈炼直接是将这一个情况告诉给了杨帆。
“总兵大人,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沈炼其实自己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他好歹也是辽东的一员。
同时也算是一名将领,也是一名大明将领。
他自然是有着自己的见解的了。
但是这时候领兵打仗的可是杨帆。
他也敬佩杨帆,他的年龄是要比杨帆大。
但是他确实佩服杨帆。
所以他不想要以下犯上。
他还是想听听杨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