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脚下继续往下走,不过两三里的距离就有一个村子,等老道带着小道童进入村子时,村子里不少人都围了上来,其中一个年轻人先开口说到:“老神仙,小的看你拿着褡裢,这是要出远门吗?”
老道微微一笑说到:“老道要去趟河北,听说那边有医术高手,老道打算去学上几手。”
青年满脸不信,周围的人更是不信。
“老神仙,这世上还有比您医术高明的人吗?”
老道说到:“二狗啊,话可不能这么说。都说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这世上的医术高手可是不少,比老道高明的自然不在少数。再说老道擅长内科、儿科,其他的老道未必擅长咯。”
众人听后纷纷表示不信,都称老道为老神仙,可见对其医术的认可程度。而老道跟这个村庄也颇有渊源,话说几年前这个老道带着小道童路过这个村庄时,正赶上有户人家出殡。
原来是一个少妇难产而死,对于这种死法,又是个年轻妇人,在那个年代没有停尸的风俗,都是死了就草草殓葬了,连戴孝都省了。不过几个街坊邻居,帮忙抬着一口薄皮棺材找个地方草草埋了算了。
凑巧的是老道刚好路过这里,等出殡队伍走过之后,老道在地上看到几滴鲜血,这引起了老道的注意。于是老道急忙追上去,说服这妇人的丈夫打开棺材,一针下去少妇居然活了过来,还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丧事变成了喜事,必须好好庆祝,于是老道就被村子上的人留在了村子里。话说老道到终南山的目的就是去太乙山探访草药,也就顺势住在了村子里。
被救的少妇就是这个二狗的媳妇,所以二狗才对老道这么尊敬而且崇拜,能够起死回生的老神仙,怎么可能还有比老神仙医术更高的呢。
后来村子里有人头疼脑热的,就找老道给看看,没有一个病人是看不好的。从此以后周围村子谁生病了也都来找老道给看看,老道不但给看好了病而且不收钱,这不是神仙一般的人还能是什么呢?
等过了一阵子之后,村子里的人就帮忙给老道在山脚下搭了几间茅屋,老道带着小道童就住进了,这样不但方便上山采药,也比较清静。村子里的人过几天就给老道送点吃喝,如果有空还陪着老道上山采药,再帮忙晒晒采药,这一住居然四五年,老道也跟村子里的人相处的十分融洽。
老道说去河北,众人虽然都没去过河北,但也知道此去山高路远,于是让老道先不着急出村子,各自回家去做点吃食。有的给煮几个鸡蛋,有的给烙张饼,你家给点这个,他家给点那个,居然凑了足足两大篮子。
这些吃食虽然简单,村子里的人平常可是舍不得吃的。二狗还拿出这些年存的二十个铜钱给老道,老道自然谢绝了。
老道嘱咐二狗到:“二狗,老道院子里的草药还没晒好,你抽空去帮忙晒晒,等晒好了装起来,千万别返潮了,老道回来还要用呢。”众人听老道说以后还回来,又变得开心不已。周围有个医术高明之人,对周围的人绝对是一种福气。
老道看着已经快到中午,再不出发就越来越热了。二狗和庄子上的一个壮小伙,每人帮忙拎着一个篮子一直送到了渡口。从长安去河北,路途十分遥远,最舒适的方法是走水路。隋炀帝虽然已经死了多年,可是大运河依然滋养万民。
到达渡口时正好有一艘客船,船上已经坐了几个人,船老大是个三十左右的汉子,手下六七个年轻汉子,全都光着上身,在阳光下满身汗水,这一身肌肉后世人怎么撸铁也是赶不上的。
看到老道到了渡口,船老大赶紧跳下船来,对着老道说到:“老神仙,这是打算去哪里?”老道在这里行医多年,几乎没有人不认识的。听老道说去河北,汉子连忙接过老道的褡裢,扶着老道上了船,小道童手脚麻利跟着也上了船。
汉子又下船把二狗两人拎着的篮子拎上了船,看到老道上了船之后,二狗两人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渡口。
船舱里的几个也要坐船的客人正在跟老道闲聊,一个个老神仙长、老神仙短的,老道在此地有绝对的威望呀。看来一个名医能够福泽方圆百里,难怪读书人有不为名相便为名医的说法。
船老大对老道说到:“老神仙,我这船只能到洛阳,等到了洛阳小子再给您找艘船,从洛阳沿着运河北上就能到河北了,这事包在小子身上,保证帮老神仙安排妥当。”老道点头称谢。
长安到洛阳足足有六百里,如果是快马的话两天就能到,靠人力的船自然走的非常慢。好在从西到东是顺流,足足四天功夫才到了洛阳。到了洛阳之后船老大帮着老道找了一艘北上的客船,从南到北走大运河的话,算是逆流而上,速度就慢了很多。
足足二十多天之后,船才到了渔阳。渔阳距离临渝就非常近了,不过三百多里。
这一行路途十分遥远,虽然老道精通医术,身体还是有些吃不消,再说太阳已经开始偏西了,所以到了渔阳之后老道决定先休整几天。
渔阳郡靠近运河又靠海,所以商旅比较发达,在千疮百孔的河北之地,这里算是比较富庶了。老道带着道童下了船,码头上自古以来都有无数穷苦人讨生活,看到老道和小道童出了码头之后围上来不少人。
有人问是否要住店,有人问是否要坐车,这跟后世的火车站还真有点类似。
其中一个汉子说到:“老仙长,可要雇车到城里?”
老道一看汉子脸色黝黑,样子看起来老实本分。
“老道正想去城里找家客栈,不知小哥的马车到城里需要多少钱?”
汉子一听老道的话脸色居然有些发红,不好意思的说到:“老仙长,不是马车,咱们养不起马,只有驴车。您要是坐只收您两个铜钱。”
老道在长安附近居住多年,出门都是坐马车,倒不是老道太讲究,毕竟是名医嘛,长安富户勋贵又多,谁来请老道看病不是套着豪华马车把老道接到府里的?
驴车就驴车,全身都要散架了,总比走路强。再看看小道童脸色更差,从洛阳到渔阳,二十天的路程足足吐了十天,老道这种医术大家都无能为力。
晃晃悠悠的上了驴车,原来就是两个轱辘的板车,为了遮阳在车四角绑了几根木棒,顶起来一块油布。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要是在太阳下曝晒人可是受不了。
黑脸汉子站在车辕边,手拿鞭子在空中一挥,鞭声响亮清脆,口喊一声“驾”,小毛驴慢悠悠的拉着驴车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