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怎么来了?\"少年慌乱地用脏袖子抹脸,黑灰反而涂得更花。晓兰把通知书展开,眼泪和汗水把纸张浸得透明:\"姐不去上大学了,明天就去找工作。\"
\"啪!\"生平第一次,弟弟对她发了火。沾着砖灰的巴掌拍在通知书上,留下五个灰扑扑的指印。志刚浑身发抖,像暴风雨里护巢的雀:\"你敢不去,我明天就跳进砖窑!\"
后来晓兰才知道,那天砖窑厂出了事故。志刚为多挣二十块加班费,差点被倾倒的砖垛埋住。这些往事,都是她在整理父亲遗物时,从那个生锈的铁盒里发现的。盒子里整整齐齐码着这些年她寄回家的明信片,每张背面都用铅笔写着当天温度——那是弟弟记录天气的习惯。
第四章:粉条袋里的秘密
暮色渐浓,高速路牌显示距离省城还有八十公里。晓兰摸出手机,相册里有张泛黄的照片:大学报到那天,志刚穿着借来的西装站在校门口,局促得手脚都不知往哪放。他执意要拍这张照:\"等姐当教授了,我就把照片挂在我们家面馆墙上。\"
后座传来塑料袋的响动,装着三万块钱的粉条袋沙沙作响。晓兰忽然想起去年除夕,弟弟蹲在灶台前煮饺子,围裙口袋里露出半截诊断书。肺癌早期的字样被她瞥见时,志刚笑着把诊断书团成球:\"误诊,县医院设备老出毛病。\"
此刻她终于明白,为何上个月弟弟坚持要教她做槐花馅饺子,为何要把面馆的房本悄悄塞进父亲病历袋。后视镜里,远方的群山正在融化在暮色中,如同那些被岁月偷走的时光。
\"掉头。\"晓兰突然说,\"去县医院。\"丈夫急打方向盘时,她紧紧攥住那个粉条袋。三万块钱的边角硌得掌心生疼,就像二十年前弟弟塞给她的那些带着体温的毛票。
第五章:铁盒往事
县医院走廊的灯光依然惨白。晓兰推开病房门时,志刚正给父亲擦背。听见响动,他匆忙把染血的纸巾塞进口袋,嘴角却已经渗出丝缕猩红。
\"姐,你们怎么......\"话音未落,晓兰已经将粉条袋重重拍在床头柜上。塑料袋散开,三捆钞票滚落出来,露出里面泛黄的纸条:\"给姐买新球鞋\"。
志刚的瞳孔猛地收缩。那是他二十年前藏在姐姐书包里的纸条,没想到她一直留着。晓兰又从包里取出个生锈的铁盒,\"啪\"地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七十二张汇款单存根,最早的几张已经褪色,最近的一张是上个月的,附言栏写着:\"姐,给爸买点营养品。\"
\"林志刚!\"晓兰声音发抖,\"你以为偷偷把钱塞回来,就能抹掉这二十年的情分?\"她抓起一把汇款单摔在病床上,\"这些,还有你藏在面馆账本里的病历,真当我不知道?\"
窗外的槐树沙沙作响,志刚低头看着自己变形的手指,忽然笑了:\"姐,你还记得我第一年打工回来,给你带的那支钢笔吗?\"他抬头,眼中有泪光闪动,\"文具店老板说,那是考上大学的人用的。\"
晓兰再也忍不住,一把抱住瘦得硌人的弟弟。二十年前雨夜离家的少年,如今在她怀里咳得像个破旧的风箱。她感觉到有温热的液体浸透肩头,不知是血还是泪。
\"这次听姐的。\"晓兰擦掉眼泪,从包里取出省医院的专家号,\"明天就去省城看病。\"她拿起那三捆钞票塞回弟弟手中,\"这钱,就当是姐借你的。\"
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照在床头那碗凉透的槐花饺子上。父亲不知何时醒了,正用粗糙的手掌抹眼睛。二十年前那个雨夜,少年离家时留下的字条,此刻正静静躺在铁盒最底层,上面除了歪斜的字迹,还有一滴已经干涸的、无人知晓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