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郭嘉(2 / 2)

更新啦!我来兑现承诺喽!明天早上应该还有一更,嘻嘻,请叫我勤劳鹿!顺便封面和书名也换啦!小天使们看这个新封面怎么样?(*^▽^*)

关于曹洪和丕丕之间的矛盾,《三国志》里记载过丕丕当上皇帝之后对曹洪的贬黜嘛!个人觉得因为借钱跟他产生积怨的可能性不大。丕在即位前可是堂堂五官将,怎么可能穷到借钱。我个人觉得,丕和曹洪的不愉快应当源自曹洪的性格。具体看这里,我以前针对此事写过一篇小小的考(nao)据(dong)

,原载于哪儿就不说啦!贴上来给大家看看其中有关曹洪的一些观点。

“孔融的例子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杨修的父亲杨彪。大家肯定都知道二丕代汉称帝后起初是想让杨彪做太尉的,但是杨彪表示自己“担任过汉朝的三公,遭到乱世而不能对国家有所补益,现在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再去新朝任职。”因而坚决推辞。

那么杨彪此人有什么才干呢,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原谅我手边暂时没有史书了,就拿百度百科凑个数吧哈哈哈,虽然前几天刚在百度百科曹丕的词条里发现了个小bug)

“杨彪出身于著名的弘农杨氏,曾祖父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都官居太尉,并且都以忠直而闻名。还是世代研习《欧阳尚书》的家族。和汝南袁氏同为当时的名门大族。[3]

最初被举为孝廉,州里推举其为茂才,公府征辟,都不应命。”

欧阳尚书是什么呢?欧阳尚书是指汉欧阳生所传的今文《尚书》。《尚书》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尚书是儒家经典。所以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了,杨彪先森真的是很有才的,同时他也和孔融先森一样,绝对称得上是当时的儒家名士了。

因此纵观曹丕对这两个人的态度,我对此的分析是他钦慕这两个人的的才能和德行,看样子曹丕本质上还是比较青睐儒家那一套的,参看他后来封孔家后人为宗圣侯的做法以及杨彪的例子,更别提重振太学重视礼乐什么的这些例子。他不难为杨彪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他觉得这个人有才又有德行,在他的眼里,这个人的推辞并不是故意忤逆他的惺惺作态,而是真情流露,是符合他儒家名士身份的做法。所以会对他的忤逆不但不生气还产生了钦慕,所以不夺其志。

同样是忤逆了曹丕,来看结果完全相反的例子——曹洪和鲍勋。好吧,身为曹丕的粉我不能把话说的太难听,不然有为了自己的偶像黑别人的嫌疑。先说曹洪,其实看曹洪的例子,这个人应该是个很不错的人,献马救主的例子就不说了,我是个路人我也觉得挺难得挺感动的。我注意到的是曹洪的另一个例子,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曹洪大破吴兰,斩其部将任夔等人。其后的庆功宴会上,曹洪大摆酒宴,让歌女穿着很薄的衣服踏鼓,在场的人大笑。杨阜严厉斥责曹洪说:“男女有别,这是国家的大节,怎么能在大庭广众面前让女人裸露形体!即使夏桀、商纣的败乱,也不及如此。”于是愤然辞出。曹洪马上下令女伎停演,又请杨阜还座。

从这个例子看,首先我们可以大概判断,曹洪应该是个粗人,因为只有粗人才会在宴会上用这么不风雅的方式来庆贺。第二是我们可以看到曹洪虽然不是个文雅的人,但是他也不是那种居功自傲没有修养的粗人,你看别人一指责他他立刻就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了。所以我觉得这个人吧,还是挺不错 的。所以我才对他是因为不借钱给曹丕才被对方登基后打压这个记载表示怀疑。讲真,第一因为不借钱就打压成那样好像有点·······太小题大做了吧。我总倾向于是别的原因——开个脑洞,是不是跟曹丕当时削弱曹氏宗族旧势力有关呢?但是如果要削弱宗族,曹洪好像并不是很核心的宗族啊。(也有可能是我功课没做好啦,说不定曹洪当时比较核心。这里我并不确定,有对此研究过的小天使可以给我说说哦)但是假设曹洪不是宗族核心人物,那我们再延伸一点我们的假设:是不是曹洪在曹丕登基前支持的是其他人?他是武将,让我不由得想到了同为武将的曹彰是支持曹植的。当然了这里完全是我的瞎猜了,没有史料做支撑的,看看就好,不要 喷我。

结论:曹丕并不是纯粹的小心眼儿,他的本质其实和他父亲一样是惜才的,不过他爱惜的才可能更偏向儒家的那种,就是有文采,有德行,主要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才能的,读书人那种。反之,他应该骨子里不是很看得起那些武夫和没有才学,靠亲戚关系上位的人,这也就解释了他为什么要对武夫曹洪穷追不舍,对并非儒才且靠父亲荫德的鲍勋痛打落水狗了。”

至于郭奉孝嘛,哈哈哈,人人都爱郭奉孝不是吗?我真的很喜欢让自己喜欢的人物在故事里串场,感觉很有趣,而且查了时间线,当时奉孝刚当上曹公的幕僚,也是很受宠信的时候。所以就开个脑洞啦!

天气越来越冷啦!大家注意保暖哦!今天又多了几个收藏,好开心啊!感谢大家对某鹿的支持哦!继续不要脸的求收藏求评论求推荐,爱你萌!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