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2 / 2)

在阮清离开定王府时,栗山别院的一行人也先后分别返回京中。赵连祁因为前两日被小表弟好堵了一顿,心中略有些烦躁,更直觉与小表弟的亲近之路道阻且长,还需加倍努力,但在努力之前如何挽回小表弟心中的好印象还是个棘手的问题,因此干脆留在了别院清理思绪。秦煜作为主人自然要作陪。

而柳怀素因着受了惊吓,身子又恰好不大爽利,需要回京休养便先行一步。

所谓吃人嘴短,王爷喝了柳家小姐的八珍汤,倒是很负责任的主动担负起了护花的职责,带着自家那个闷闷不乐的小侄女儿一并与柳怀素下了山,并难得体贴细致的将柳怀素亲自送回了柳府。

阮清离开定王府之后,却并没有立即回宫。想到离开别院时未来得及跟李恪说一声,也不知李恪有没有着急,此时是否从别院回来了,便掀开帘子,对坐在车前的小全子吩咐了一句:“绕个路,去一趟城南武馆。”

小全子应了一声,驾着马车朝武馆去。

远远的却有一条队伍自南城门迎面而来,长长的队伍拉出半条长街,高头大马在前面领道,隐约可见队伍中央一辆红色的马车,角铃叮当红纱低垂。两侧百姓纷纷驻足观看,指指点点。

小全子放慢马车,细细听了几耳朵,转头对车内的阮清道:“殿下,前面好像是鲁国使者的队伍,咱们是先等一等,还是?”

鲁国使者?不是前些天就随着苏辄一起进城了么?阮清有些疑惑,挑起帘子朝前方看了一眼,只看到洋洋洒洒的队伍里人头攒动。默了一下,道:“我们让一让吧,让使者队伍先过。”

小全子立马驾着车朝道路一旁停靠。

路边观望的百姓低低的议论声传入车内。

“听说车里的是鲁国的公主,这次鲁国打了败仗,特意使了人来京议和,却怎么派了位公主来?不是说前些日子已经有使者先到了吗?”

“过段时间不正是咱们圣上的寿诞么,据说这鲁国公主是专程来给咱们圣上贺寿的。但我瞧这架势,倒像是来和亲的。”

“和亲?这是要嫁给哪位皇族?”

“如今京里头除了皇上和太子,其他皇子都在封地,应该是入宫吧?”

“你忘了京中还有汝王和一位郡王,郡王年纪还小,可汝王世子却已经及冠多年,至今还未娶妻呢······”

赵连祁?阮清心中一动,再次挑起车帘望去,红色的马车正从前方驶过,低垂的纱帘里,一道纤细婀娜的身影笔直端坐,看不清容貌,只能大约估计出年纪,在十六七岁左右。

赵连祁比苏辄还大一岁,虽未娶妻,却也只是个无势的世子,不应该是和亲的合适人选。阮清就更不用说了,他才十四岁。阮清想到了太子赵连城。可是赵连城身为储君,将来就是皇上,后位之上不可能选一位敌国的公主。

那么,鲁国公主是要进宫?

阮清瞪大了眼睛。皇上那么大年纪了,却要娶一位十六七岁的小姑娘?

皇后舅母该作何感想······

阮清总觉得这件事不大对。使者的队伍缓缓而过,马车继续朝着武馆驶去。

李恪果然已经回转了京城,此时站在武馆门口,似乎刚刚送走什么人,正要转身进门。听到身后有马车轱辘声行来,回头一看,立马快步下了台阶。

“车上的可是阿阮?”李恪在车前立定,问车前坐着的小全子。

不等小全子回话,阮清已经掀开车帘,露出甜甜的笑脸,“恪哥哥。”又看了看四面,笑问:“恪哥哥这是正准备出门吗?”

李恪摇了摇头,伸出一只手。阮清习惯性的搀住他的手臂跳下车,李恪这才道:“方才太子殿下在这里,我刚送太子殿下离开。”

阮清奇道:“太子哥哥?他又来找你比武么?怎么这么快就走了?”

两人说着话就要往武馆里走。李恪也不知道太子为何匆匆的走了,只道:“我也不清楚,太子过来说是有个新把式要与我看,可刚才有人来禀鲁国的公主进了城,太子没说什么就急急忙忙走了。大概是回宫准备迎接鲁国公主的事宜了?”

阮清复又想到了和亲一事,不由的叹了口气。

李恪转头看他:“你叹气做什么,跟小老人儿似得。”

昨日阮清突然离开,待他得到消息时阮清已经走了好几个时辰,却连句话也不曾留下,他心中挂念便也连夜赶回了京中,只是回城时已经入夜,不便再到定王府打扰,此时见到了阮清,不由担忧道:“你昨天什么也没说便匆匆走了,我担心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正要一会儿去定王府找你,难道也是跟这鲁国公主进京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