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 知青与村花 > 27.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27.家家有本难念的经(2 / 2)

立夏:“下午吧。”

“下午小寒不一定在家。”村长道。

立夏不解:“不在家去哪儿?”

“挑水啊。”杨忠军道。

立夏睁大眼,结结巴巴:“挑,挑水?她昨天都淹死了!”

“差点,是差点淹死,你别激动。”杨忠军拍拍他的肩膀,“韩高氏个老虔婆,你又不是不知道,她会让小寒闲着?”

小寒昨天落水,今天韩高氏想让小寒去挑水,村长也不敢再收。韩高氏想到这点,吃过晌午饭等小寒把锅碗瓢盆刷干净,就让小寒跟她去山上割草。

为了家不散,韩有福这些年一忍再忍,今天彻底忍不下去,也不想再忍。韩高氏话音落下,韩有福就说,“小寒哪也不去,就在家里歇着。素芬,你和咱娘去割草。”

“我?”刘素芬指着自己,“我得去担水。”

韩有福:“不去!娘,要么素芬和小寒都在家歇着,要么素芬和你去割草,这次我说的算。”

“反了天了你。”韩高氏尖叫道。

韩有福冷着脸说:“素芬还没小寒力气大,昨天小寒掉水里,万一今天素芬掉水里呢?娘,我们平时啥事都听你的,你也别太过分。”

“有福,住嘴!”韩老头开口。

韩有福嗤笑一声,“我还以为爹继续装听不见呢。爹,当初你做主不让小寒上学,说姑娘家念再多在村里也没啥用,我听你的不让小寒上学。小寒哭好几天,哭得我……”说着说着韩有福的眼泪一下出来了,“小寒,爹对不起你啊。”

“没有。”小寒一直认为是韩高氏不给学费,没想到是韩老头这个糟老头子的主意,很是意外,“那时候小弟没人照顾,小艾也小,我去上学,娘在家里喂猪、喂鸭、喂羊,洗衣做饭忙不过来,让奶奶帮一把,咱家就少两个人挣工分了。”

刘素芬见状,心中酸涩,眼眶也红了,“小寒啊,你怎么就这么听话呀。”

“娘,爹,村里人都是这么过的。”原主心中没有怨恨,小寒就没资格埋怨现在的父母,见韩有福一个大男人抹泪,刘素芬泪如雨下,小寒搁心里叹一口气,“这事都过去,过去好多年了。我……我们别说这事了,你们也别哭了。”

韩有福想起正事,抹一把眼泪,“爹,我今天就把话撂这儿,小寒的婚事她自己做主。打今儿起,小寒在家,秋天抢收的时候再和我们一起去干活。你们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当家的。”刘素芬拉一下丈夫。

韩有福拨开刘素芬的手,“别拽我。不然就分家!

立夏摇头:“不是不想,二嫂那个人,我听婶子说她跟个鸭子似的,整天呱呱个不停。”立夏的二婶没说过,他多出来的记忆中他二嫂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你们都不嫌她吵?”

“这事啊。”夏明仁笑道,“你多虑了。你二嫂得上班,早出晚归,星期天还得照看孩子,忙得很呢。”

立夏想说不是,忽然想到他这辈子还没见过他二嫂,“那我就放心了。她要是整天嘚吧嘚吧个没完,小寒都没法看。”

“不会的。”夏明仁道,“爸经常把文件带回家看,你二嫂可不敢打扰爸工作。”

立夏心说,二嫂现在老实,是因为跟大家不熟。可是这些话也没法跟夏明仁解释,“大哥什么时候回去?”

“我刚来就赶我走啊?”夏明仁佯装生气,“咱们兄弟有十年没见了。”

立夏:“没有的事。这边没公交车,大哥决定好了,我也好提前跟村长大伯说一声,借他的车子送你去县里。”

夏明仁料到镇上没有去村里的车,没有料到县里也没有通往镇上的车。立夏这么一说,夏明仁又感觉他的腿疼,“我买了十三号的票。”

“后天?”立夏希望他哥早点回去,也没想到这么快。

夏明仁:“我请假过来的,不能待太久。”

“那我后天一早送你?”立夏道。

夏明仁:“行。明天去借两辆车,去县里置办你结婚用的东西,要是买不到,我回去买了给你寄过来。”

“不用。”立夏说,“小寒他爸说买太多,我和小寒回去的时候也没法带走,给小寒置办几件衣裳就行了。”

夏明仁:“被子、脸盆、暖瓶这些都不买?带不回去就给你岳父,我瞧着你岳父家挺困难的,吃饭用的碗烂了个缺口都没舍得扔。”

早些天韩有福找立夏谈话时提到,立夏这边给小寒买辆自行车,他老娘韩高氏就给小寒一百块钱。一百块在农村是一笔巨款,立夏因此知道韩家不缺钱,想说韩家用破碗是因为韩高氏抠门,话在嘴里过一遍,道,“那就买脸盆和暖瓶,不买被子了。”

“结婚那天盖旧被子?”夏明仁道,“立夏,爸说了,奶奶留给你的钱随便用,以后没钱再找他要。”停顿一下,又说,“你们回到城里,吃住在家,也用不了什么钱。”

搁在以往,立夏会认为他大哥说得对。上辈子在国外待几年,深刻明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立夏不这样想了,“我要是能考上大学,得上四年,这四年间不能一没钱就找爸要,总得留点钱留着应急啊。”

“这倒也是。”夏明仁拍拍立夏的肩膀,颇为欣慰,“你真长大了。”

立夏:“我都二十了。”

“在我眼里你一直十。”夏明仁道,“等等,我突然想起一件事,你结婚那天住——”

立夏打断他的话,“原本打算找人盖两间房,大哥说今年有望恢复高考,一切顺利的话我年底就能回去,就不盖新房了。我和小寒结婚后分开住,韩家应该不会有意见。”

“怎么可能?就算不盖两间,也得盖一间。”夏明仁来的时候以为知青是一人一屋,没想到是大通铺,“新婚之夜分开住,小寒心里会怎么想?”

立夏:“小寒人好,会理解我的。”心里想的却是,一旦恢复高考的文件下来,他要在村里盖房子,韩有福也不会让他盖,“她爹娘同意把小寒嫁给我,也不是图咱家的房子,聘礼什么的,是我向韩叔保证会对小寒好。”

“那你未来岳父真是个厚道人。”夏明仁的岳父和岳母乃世间奇葩,听立夏这样讲,很是羡慕,“你结婚那天是在这边办,还是在韩家办?”

立夏:“如果搁韩家办,不明真相的人会认为我是上门女婿,在这边办。”

“那我们明天去县里多买几个碗和几双筷子,等你们走的时候就把那些东西送给你岳父。”夏明仁道。

立夏想叹气,他未来岳父真不差钱,“我听大哥的。”

翌日早上,兄弟二人就带着麻袋骑着自行车去县里买东西。东西全放在厚厚的麻袋里,立夏不讲,村里人也不知道他是去买结婚用的东西。

知青点的知青们倒是知道,但他们不知道夏明仁让立夏买盆盆碗碗是为了送给韩家,还十分热心肠的帮立夏把缸子、筷子全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