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问一出,谢怀咎就叫难住了,皱眉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而众臣也都暗自凝目沉吟,若有所思地小声交流着。
汉文帝有文景之治,汉宣帝有孝宣中兴,两个其实都是有好名声的贤君。
文帝开局苦逼,娘身份低又不受宠,资质也平庸,刘邦不待见他,远远打发到偏远地区,结果刘邦死后惠帝懦弱吕后强势,惠帝吕后相继死后,又因为各种政治博弈,大臣们摈弃了惠帝的六个亲子和文帝几个强势的兄长,看中了八竿子打不着的文帝,就这样文帝人在家中坐,忽就得知自己要当皇帝了,后来评价也不外乎是简朴仁善之君,无为而治,使战乱初定后的天下休养生息,经济发展,最值得说的就是为后来汉武之治做好了基础铺垫……开个玩笑说,完全是凭运气成了贤君。
宣帝开局是汉武帝的太子刘踞的儿子的孙子,正统,非常正统,然后巫蛊之祸了,刘踞从太子变成戾太子,宣帝就这样全家死绝打小在监狱里长大,几次刘彻想杀他搞的险些狗带,后来刘彻大赦天下,宣帝才被放出来,但流落民间,直到刘彻死前才良心发现把他找回来,登基也是因为霍光摄政,废刘贺改立他,霍氏专政,还毒杀了宣帝的皇后。
宣帝就先稻光养悔,后又和霍氏争权,终夺回大权,他当政的时候打匈奴平西羌,后来匈奴称臣,他又设西域都护,又扩张国土,还立法行政,打击腐败,加强奖惩考核等等干了一系列实事,再次中兴汉室,可谓是古之贤君了。
凭良心说,宣帝干的比文帝好多了,活脱脱一个低开高走虐主起点流大男主。
那么宣帝干的那么好,为什么他名声不如文帝呢?谢怀璧问的就是这个。
这个问题刁钻在何处?你要问好那吹就是了,你要问坏那贬就是了,但问的是两个都很好可是为什么明明更好的一个大家却说他不如另一个呢?
这就介乎于既要贬也要吹和不能贬也不能吹之间,当然更不能回答说因为世人愚昧优秀的人总是孤独的,这就跑题了。
但是其实道理大家也懂,譬如文帝运气好如锦鲤转世啊,又譬如文帝行儒法道法仁治,而宣帝反对独儒,以霸道王道兼用,不符合古代社会传统价值观自然名声会受损一点等等。那么,这种答案能拿到明面上说吗?
妙啊,文化人开杠就是能杠的这么清丽脱俗,这个时候谢奕瑕就挺庆幸自己念书的时候好歹用过点心,不至于在古代做一个连题都听不懂而瑟瑟发抖的文盲。
像谢怀咎就一下被杠倒了,苦思不出,也只好捏鼻子认了,不耻相问:“吾愚钝,不知何解,有说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