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虽是个有些见不得光的行当,但根据坊间传闻,西洲印社背后是有大靠山的,并且,似乎与大齐第一印社——青山书局——有着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虽只是些捕风捉影的消息,但西洲印社向来给钱痛快,从不拖欠画师与小说家稿费,却是在圈内有口皆碑的。是以,有许多穷困潦倒,家境艰难的文人士子为生计所困,暂且放下读书人的体面,隐去真实姓名,为西洲印社供稿。
元少晴的计划,便是利用了这一普遍现象。
到了西洲印社,元少晴只带了两名护卫进去,着普兰留在马车内等候。这地方,毕竟不适合未婚的女子进去——元少晴因是做的男童打扮,所以不在此列。
店面整洁,装饰清雅,店内无论是客人还是掌柜,脸上都带着和煦的笑容;更有三两好友结伴而来,静静翻阅着书籍,小声地友好讨论,其乐融融,气氛极佳。
只看外表,完全看不出来西洲印社里,究竟卖的是什么东西。
元少晴刚一进店,便有客人笑着嚷了起来:
“掌柜,你家印社的名气,如今可是越来越大了!连这种乳臭未干的小孩崽子,也慕名而来了!”
话音未落,店铺各处便立时响起了几声此起彼伏,嘻嘻哈哈的玩笑声。
两名护卫忙看向了元少晴,生怕她脸皮薄,被调笑之下,心生不悦。
不过元少晴毕竟不是真正的小女孩,这种程度的玩笑于她,不过微风拂面。她丝毫不受困扰,神情自然,从容不迫地走到了放置春宫图册的书架旁边。
——先看看市面上春宫图的普遍水准,好对自己的本子有个大致的定位,然后再与这西洲印社的老板谈生意,不打无准备之仗。
旁边的锦衣青年见她一个小孩,一进店便径直向春宫图册走了过来,丝毫不为他人言论所困,觉得十分好笑,便开口逗她:
“小孩,你还挺有眼光的!这个书架上,放的全是卖的最火爆的稀罕货色,都是极精致的大画师手笔,很香艳的。”
“都是哪几本卖的好?”元少晴回头看他,好奇问道。
既然他主动介绍,元少晴便洗耳恭听了。她对于玉京城本土的春宫图市场,的确所知不多。
“卖得好的,那可就多了,西洲印社的春宫图册,就没有卖的不好的!不过卖的最好的,还是要数隐月庵主人的《桃花艳史》,一蓑翁的《云雨缘》,和烟波散人的《春灯谜史》了,这三本都卖疯了!对了,还有《一夕缘》,《文武香球》也卖的不错。”
锦衣青年详细说道。他觉得这小孩特有意思,脸嫩得很,做派却老成,于是忍不住便多聊了几句。
元少晴闻言点了点头,便在货架上找起了锦衣青年说的那几本图册。不料找了又找,竟是遍寻不到。
“我说了,这几本都卖疯了,西洲印社印了三版,每次一出来就被哄抢干净,还有许多人没能抢到,货架上哪里会有呢?”看着元少晴寻找的背影,锦衣公子的语气有点得意。
“听兄台这语气,定然是抢到了无疑。不知可否借与小弟一观,让小弟开开眼界呢?”闻弦歌而知雅意,元少晴很光棍地请求道。
“哈哈哈哈,小兄弟,有眼光!在下手里确实是有的,借你一观又何妨?”锦衣青年哈哈大笑。
说罢,他向一旁的小厮招了招手,小厮便打开随身携带的包裹,小心翼翼地取出了几本用白绢包裹的图册,递给了锦衣青年。
“你看看,不愧是大师手笔啊!那动作,那姿态,啧啧啧!”锦衣青年伸手接过图册,宝贝似的递给了元少晴。
元少晴伸手接了,打开之后,仔细地全部翻阅了一遍,然后胸有成竹地将其还给了锦衣青年。
——果然,这几本代表着大齐最高水平的春宫图,与自己前世所见的水平十分接近。画工虽然精细,但是十分平面,毫无透视可言,人体结构更是一塌糊涂。更不用说剧情了,只是一组背景类似的套图,根本没有剧情。
对于前世见过许多小黄兔,小黄本,阅尽千帆,撸点极高的元少晴来说,甚至不能引起心中的丝毫波澜。
“怎么样,小兄弟?是不是大开眼界?”锦衣青年用献宝般的语气,与有荣焉地问道。
元少晴闭口不答,而是轻轻摇了摇头。
“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觉得不好?”锦衣青年见元少晴不答,笑容渐渐消失。
“不过如此。”元少晴心中笃定,实话实说。
“不过如此?我好心借阅于你,你却吝于一句赞美之辞,真是不识抬举!难不成,你见过比这更好的春宫图册?”
“笑话!翻遍整个大齐,都不可能会找到比我西洲印社还要好的春宫!”
锦衣青年脸上的笑容完全消失,冷冷道。盛怒之下,他口不择言,竟是暴露了自己与西洲印社之间很有些干系。
“不错,我确实见过。”注视着锦衣青年,元少晴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