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雪夜情3(2 / 2)

“过了年就九岁了。”

瑛代帮陈婕妤换掉了破烂的棉裤,又找了件自己的棉衣给她穿上,然后将陈婕妤随身携带的那个小小的黄铜骨灰罐认真地放到了那个放富察氏祖先牌位的柜子上,问道,“你一直说要找姑母,有没有什么信物之类的?”

陈婕妤又打开褡裢,取出里面仅剩的两样东西——半块金锁和一条抹额,她拿起半块金锁说:“姑母叫陈延玉,我爹叫陈延璋,他们的名字出自古人祭祀用的‘玉璋’。据说我爷爷和奶奶在临死前打了一把金锁留给他们姐弟俩,在左右两边分别刻上了他们的名字。姑母后来要跟着夫家离开盛京回京城,姐弟俩临别前将那把金锁一份为二,各自留着一半作纪念,我爹留下的这半块金锁上就刻着一个‘璋’字。”(注5)

瑛代听了小女孩的话,看着那块金锁,突然一下子愣住了!

陈婕妤显然没注意到瑛代的反应,她自顾自地拿起那条抹额说:“姑母刚到京城那几年还经常给我爹娘写信,这条抹额就是她听我爹说生了女儿之后专门随信捎来的,是专门送给我这个侄女的,上面还绣着她最喜欢的牡丹花呢!”

瑛代趁着陈婕妤述说的时候赶紧平复了一下脸上的表情,帮她认真地把两件信物收好。正好这时刚安和淳格端着一家人的早餐——米酒蛋花汤和馒头走过来,及时地转移了“信物”这个话题。

翁果图爱怜地先端了一碗米酒蛋花汤递给陈婕妤:“你再喝碗汤吧,暖暖身子。”

陈婕妤感激地点了点头,不料一碗米酒蛋花刚喝下,她就觉得一阵头晕,又躺下了。

翁果图吓了一跳,“这怎么回事,米酒蛋花汤的酒不醉人啊?!”

“不是这汤的问题,是之前那碗酒酿丸子里我多加了点‘料’,把我们去年酿的那坛酒加了小半碗进去!”瑛代坏笑道,“反正她也冻了一个晚上,喝点酒让身上发发热也好。”

翁果图呵斥道:“你这不是胡闹了,那坛酒那么烈,怎么能这么小的孩子喝呢?!”

“谁让她装晕骗我们来着!再说了,咱翁家的人,不会喝酒怎么行,她就从这儿练起吧!不过她这会儿晕的也正好,我正有话想和阿玛说。”

说到关键问题,瑛代赶紧先支开刚安和淳格,低声道:“阿玛,我知道她的姑母是谁了!几年前我曾经看见过高大小姐在陈氏夫人祭日那天戴过几乎一模一样的半块金锁,只是上面刻着一个‘玉’字!”

翁果图一下子惊呆了:“她的姑母居然是陈氏夫人?!这……”

瑛代叹了口气:“阿玛,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要和高家人说吗?!”

翁果图认真地思考了一阵子,拿定了主意:“哎,看马氏夫人那个样子,估计高大人也不想认这门亲戚,还是别找那些不痛快了,这样吧,我给小高大人写封信告诉他这件事情。不过我想他也是为难,当初马氏夫人为了攀附权贵,让他娶了个悍妇,他现在恐怕也不敢直接收养这个表妹。还是按照你之前的想法,既然她找上了咱们家,就是咱家人了,到时候你带她进宫某个差事吧!”

瑛代又问道:“高大小姐那边呢,要告诉她吗?”

“还是先别说了吧。”翁果图也叹息道,“这几年高大小姐长大了,和马氏夫人冲突越来越厉害。明年是她准备进宫的关键时期,别让她知道了,想起过去的伤心事,又和马氏夫人,甚至是高大人顶撞起来,那高家人还得怪咱们,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不知怎么的,瑛代突然想起了高宁馨下决心要成为第一宠妃,甚至是取代皇后的话,也不由得认同了父亲的观点:“阿玛说得对,还是先告诉小高大人,高大小姐那边就别说了。”

雍正五年正月初五正阳大街戏园里

高宁馨和瑛代正在看联台戏“楚汉相争”的最后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当戏台上的萧何骑着马追韩信的时候,突然他头上戴着的头饰掉了下来!

台下观众一阵哈哈大笑,高宁馨笑着对瑛代说:“这还不算最好笑的呢,去年我看这出戏的时候,那萧何唱着唱着,腰里别着的布头马掉了!”

瑛代笑得直不起腰了,“就凭这么好笑的事,高大小姐,待会儿我请你喝酒。”

高宁馨一耸肩:“可惜这戏园不卖酒,楼上茶馆也只有卖茶的。”

“茶有什么意思!还好这附近有酒馆,你等着,我出去买坛酒回来!”瑛代说着就起身离开。

高宁馨无奈地笑了笑,端起茶杯正要喝,不料手一抖,茶水泼到了衣襟上,她正准备收拾,这时一条绣着牡丹花的手绢递到了她面前。

高宁馨一下子就愣住了,抬头一看,雪夜那天遇见的小女孩——魏璎宁正笑盈盈地看着她。

“高大小姐,这条手绢还给您。”

高宁馨接过手绢,半晌才回过神来:“你在上面还绣了点东西啊……”

“我看到手绢上有几片没绣完的花瓣,就自作主张,绣了几朵牡丹花。”魏璎宁还是那柔柔的声音,看到高宁馨直发愣的样子,紧张地问道,“怎么,高大小姐不喜欢吗?”

高宁馨立刻摇了摇头:“不,我很喜欢,谢谢你!”

不知怎么的,看到母亲最喜欢的牡丹花,高宁馨想起了一段久远的回忆:

*******************************

晚上,不到六岁的高宁馨坐在床上,看着母亲在一条抹额上绣花,好奇地问:“娘,你在做什么呀?”

陈氏夫人一边绣一边笑着说:“你的舅舅前段时间来信,说他给晋儿和宁馨儿添了个小表妹,东北天冷,所以娘就给你们的小表妹做了条抹额,上面在绣几朵牡丹花!”

“宁馨儿也想要!”高宁馨拿起自己的手绢,“娘也给我的手绢上绣几朵牡丹花好不好?”

“好啊。”陈氏夫人拍了拍高宁馨的小脑袋,“一会儿绣完了抹额就给你绣。”

终于陈氏夫人织完了抹额,拿起高宁馨的小手绢,刚绣了几片花瓣,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陈氏夫人起身看门,只见门外的一群差役,只听为首的差役说:“高夫人,黄河水患吃紧,高大人不便回来过中秋,十三爷让我们接夫人,少爷和小姐去河南,和高大人一家团聚,你们收拾收拾快出发吧!”

*******************************

转眼就过去八年了,高宁馨一直随身携带着这条没绣完的手绢,只是那天雪夜里,她鬼使神差的就把这条对她来说意义非凡的手绢送给那个只有几面之缘的小女孩,原本以为再也不会在见到它了,不料魏璎宁居然把手绢还给了她,还把上面的牡丹花绣完了!

高宁馨的眼睛湿润了,她深深地吸了口气,努力地对魏璎宁笑了笑:“你这小姑娘绣活做得不错啊,我要赏你!”

说完高宁馨从钱袋里取出一块碎银子递给魏璎宁,然后关切地问道:“你娘的病怎么样了,好些了吗?”

“谢高大小姐。”魏璎宁笑着回答:“我娘好多了,大夫说她过了十五就可以下地干活了,而且到了今年八九月份璎宁就会当姐姐了,也不知道我娘会生个弟弟还是妹妹,璎宁比较喜欢妹妹……”

“你们这些人怎么这么喜欢妹妹,有什么好的!”高宁馨嘴上吐槽着,却不知不觉将眼前的魏璎宁和记忆中母亲的形象重合起来,于是她取下了挂在腰间的一块带有“宁”字的玉佩,递给魏璎宁:“我们认识一场也算是缘分了,你叫魏璎宁,我叫高宁馨,我们的名字都有一个‘宁’字,所以这个送给你。”

母亲在高宁馨出生的时候专门为爱女打造了一双玉佩,分别带有“宁”和“馨”两个字,这对玉佩也是高宁馨最为珍视的宝物,不知怎么的,她就想把其中的一块送给面前这个叫“魏璎宁”的,声音细柔的小女孩。

看到高宁馨一脸严肃的表情,魏璎宁似乎感觉到了这块玉佩的分量,她认真地将玉佩收好:“谢谢高大小姐,我会好好珍藏的。”

魏璎宁转身继续给戏园里其它客人端茶送水了,望着她的背影,高宁馨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当初她说“有缘再见”,没想到“缘分”来得这么快,她们以后还会“再见”吗?

第二天翁家人带着陈婕妤来到了京城郊外暂时安葬陈氏夫人的墓地。

当然,考虑到小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翁果图和瑛代对陈婕妤做了善意的隐瞒,只告诉她,她姑母去世后就葬在这里,姑丈又娶了继妻,姑母还有个儿子在外地当官。

翁果图还将高晋给表妹写的回信和托人捎来的一些江南特产交给了陈婕妤:“这是你表哥托人带给你的东西,他说以后有机会回京城就来看你。”

陈婕妤懂事地说道:“表哥的心意我领了,他知道我们家一直很惦记姑母他们就好,见面不必着急,表哥是当官的,还是差事要紧。”

按照陈婕妤爹娘的遗愿,翁家人帮助陈婕妤把那个黄铜骨灰罐葬入了陈氏夫人的墓中。

陈婕妤恭恭敬敬地跪在在墓前磕了三个头:“姑母,我们全家来看你了!爹,娘,我找到姑母了,现在你们可以团聚了!”

翁果图和瑛代都不忍心看这一幕,各自把头撇到了一边。

陈婕妤转过身,又对着翁果图和瑛代磕了一个头,开始改口:“阿玛!姐姐!”

翁果图感动地点了点头,转身拉过刚安和淳格,对他们说:“听到了吗,你们又多了一个妹妹!以后婕妤就是自家人了!”

瑛代上前扶起陈婕妤,两人目光交汇的一瞬间,她意味深长地笑了:“好啊,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姐姐了!”

看到陈婕妤郑重地点了点头,瑛代忍不住打趣道:“不过要当我的妹妹,只会读书和干活还不够哦,你会骑马吗?”

“我会洗马,喂马,但是不会骑马。”

“那我以后要叫你骑马,射箭,练武,对了,还有喝酒,话说你的酒量还真是不行啊,酒酿丸子里加点酒就把你给弄倒了,哈哈哈……”

瑛代脸上笑着,内心还是有些挣扎,该不该告诉高宁馨她还有个表妹呢,反正现在是不太合适,算了,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瑛代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几年,当高宁馨和陈婕妤得知她们是表姐妹的时候,已经分别是高贵妃和婉贵人了。

只是高贵妃一直很诧异,为什么每次她提到“酒酿丸子”之类的东西,哲妃总会一脸坏笑,而婉贵人则是一副郁闷的表情。

注释:

1 再次强调,文中提到的“沙济富察家族史”属于作者的虚构,不是真实历史。真实历史中关于哲妃的记载极少,只提到她姓富察,父亲叫翁果图,满洲正黄旗人,至于她是不是包衣,有两种说法,也不知晓她是否属于沙济富察氏,和孝贤皇后有无亲戚关系。关于莽色都朱乎、旺吉努和衮代皇后及其家族的关系,真实历史更为复杂,涉及人物更多,本文做了一定人物简化和戏剧化。

本文参考的真实历史如下:

努尔哈赤的第二任大福晋富察·衮代的遭遇和三贝勒莽古尔泰杀母的故事。

皇太极与正蓝旗旗主德格类,莽古济公主的冲突,以及沙济富察的先祖哈什屯是在这场冲突中投奔了皇太极,被抬旗到镶黄旗,关于这件事情见仁见智吧,本文只是提供了一种猜想和说法。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康熙帝怒责马齐时说:“马齐的先人(指哈什屯)原系正蓝旗贝勒德格类属下之人,陷害本旗贝勒,投入上三旗。问其族中,有一人身历戎行而阵亡者乎!”(然而后来沙济富察氏的后人们:傅清,傅恒,明仁,明瑞,福灵安,福康安,奎林,惠伦相继为国捐躯,啪啪打脸。)

2 “婕妤挡熊”这个梗出自《延禧攻略》原剧。

3 陈婕妤这种反应属于遭遇火灾和亲人惨剧之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整个人会变得比较封闭,有时候感情表达会比较迟钝麻木。

4 “三百千”是指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陈婕妤这个属于“瞬间记忆”,能快速记住大量文字和图像,但是属于死记硬背型,不能完全理解意思。

5历史上婉贵太妃的父亲确实叫陈延璋,但是他和高贵妃生母是姐弟关系则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