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知道承德是王洪带着一个团的士兵把守后,紧急调出主力部队连夜赶路,一到承德,就象王洪他们看到的那样,上来就炮击,然后就开始了进攻,却发现王洪的部队已经撤出了承德。
深夜里,日军没有贸然追击,只派了前出侦察的小股部队。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支部队里,有一个刚刚成立的狙击手小队,拿着刚刚配发下来的新式狙击步qiāng,正要拿王洪做开门第一单。
这几个狙击手立功心切,在一个少尉的带领下,跟着前出侦察骑兵,顺着王洪他们撤退的方向,快马追了上来。
日军的狙击战术在二战中,很死板,可这只是相对德、苏、芬这些拥有著名狙击手的国家而言。面对绝大多数连jū jí qiāng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普通中国农民士兵,日军的狙击手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后世的人,在某游戏的吹捧下,总觉得98k是二战中狙击步qiāng中最好的。
这是个大误区。
狙击步qiāng只是一款步qiāng而已,同期主流步qiāng只能说各有所长。
98k狙击步qiāng与三式狙击步qiāng比起来,起码有两点还不如三式。
一个是后座力,三式狙击步qiāng后座力很小,很合适东方人的体格。
再个,三式狙击步qiāng的qiāng口火焰非常小,夜里狙击,几乎无法找出射手的位置。
当然三式的缺点也很突出。
日本人的狙击镜非常差劲。三式在300米内时,弹道几乎是直的,却配了个倍数小{2.5倍率}、定焦在300米上不能调整的狙击镜,这对优秀的日军射手来说,还不如用眼睛直瞄。这就造成了对老兵帮不上大忙,新兵又觉得难用的鸡肋装备。
而98k,是各类狙击步qiāng中,弹道变化最大的,却在装上狙击镜,新兵老兵都大大提高了准确性。
此外,在中国战场上,三式还出现了一qiāng两洞的问题。
这真不能怪日本人。同样的子弹,在早期与毛子打时,可没这个问题。在太平洋上打老美,也没这个问题。
后来试验发现,投入在中国战区的三式子弹,因为弹头的特性,在近距离作战时,只要前胸后背的厚部小于20厘米,会出现从肌肉与内脏间一穿两洞的现象。
这个现象与中国士兵瘦弱、人多、装备差、子弹少,只能使用游击、埋袭、三qiāng就冲锋等近战战法有很大关系。
日军对狙击手这一兵种也不重视,三式狙击步qiāng到三式改狙步qiāng,除了把qiāng栓掰弯,挑选好qiāng,再没做任何改变。在部队强烈反应时,才下发了4倍率的瞄准镜,这个4倍镜除了倍数大点,仍然定焦,仍然是300瞄。到后来,日军的列装新qiāng时,还是照搬三式狙击步qiāng的原样,士兵们还得自己搞减装药的子弹。
不重视更造成了战术陈旧死板,不能结合战场变化,象缅甸和太平洋战场上,这些狙击手僵强的执行把自己绑在树冠上狙击的命令。
以上种种,才造成了日军狙击步qiāng非常差劲的名声。
相反,战争前期的普通日军qiāng法极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在这五个狙击手骑着马,背着三式狙击步qiāng,跟着侦察部队,就追了上来。
三式狙击步qiāng是在一战后就出现了,却一直到发动了918,都没什么发展,更没有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