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暖迷迷糊糊中找到朱一龙的脸,亲了一口,“老公真好,你辛苦了。”伺候发热病人真的特别辛苦,尤其还是这么个不听指挥的小祖宗。
朱一龙笑笑:“先别吃我豆腐,你先看看儿子呀。”
宋暖砸砸自己的头,“在想着呢。家里有米吗?”
朱一龙一愣,“你还睡醒?要不咱去医院吧,再把孩子烧傻了。”
“去医院也没有好办法,现在孩子要隔离,少出门,你去厨房找点粳米,实在没有粳米,大米也行。”
朱一龙来不及追问宋暖什么时候能分得清粳米和大米了,连忙去了厨房,搬出几大盒子米来,回到卧室的时候看见宋暖在药箱里一阵翻找,“暖,你要哪种米?”
宋暖看了看,随便挑了一种,“就这个吧,你去洗洗。”
朱一龙不动,在做饭这方面,他从来是不信宋暖的,“暖,你要给儿子熬粥吗?认真点,你再挑挑,事关儿子性命。”
宋暖也有点烦躁,“哎呀,都说了要粳米。”
朱一龙立刻怂了,他也不确定手边是不是有粳米,于是从几个盒子里各抓了一小把米,他怕吵醒父母,不敢再去大厨房,就在小厨房里淘洗干净了,好在家里隔音还不错,朱砚也哭得没力气了,沈念累了一天,睡得深沉,没被吵起来。
宋暖找出来几味中药放到锅里,又把洗干净的米放进去,在火上慢慢煮着,“你怎么还把小米放进来了。”她仔细一看,锅里还有一把金黄的小米。
朱一龙往锅里看了看,对宋暖的话假装听不见,“呀,这不是石膏吗?药性太凉,行不行?”
宋暖坐月子期间发过几次高热,家里备着石膏芒硝知母一类的中药,朱一龙竟然跟着学了点中药知识。
宋暖摇头,“不会的,这是仲景先生留下的名方,你去照顾儿子,给他再擦擦身。”
“哦。”朱一龙答应了。
宋暖煮好中药,晾的凉些了,喂给朱砚喝下去,朱砚浑身没力,也没怎么反抗就喝了小半杯,她把剩下的药放到一边,抱着儿子在床上发呆。
朱一龙想让宋暖再睡会,宋暖坚决不答应了,两个人就坐在床上闭目养神,顺带着聊两句,约莫半小时后,朱砚不再烦躁了,体温还是40摄氏度,宋暖叹了口气,又喂了儿子半杯药,“行了,总算没抽起来。”
朱一龙还是担心,“但体温还这么高。”
宋暖点头,“慢慢来,只要不抽风就行。”
朱一龙是门外汉,“抽风?”
宋暖嗯了一声,“对呀,以前古代的时候,小儿惊风死亡率很高的。”
“别提死呀,有这么可怕?”
“嗯,感谢新中国,感谢新时代。”宋暖困傻了,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你躺下眯一会,别累着腰。”
朱一龙轻笑,他挪到宋暖身后抱着她,让她靠在自己怀里,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她聊天,“暖,这是什么名方。”
“白虎汤。马馥雅儿子急疹的时候用过,很好使。”
“有没有特别的意义?”朱一龙觉得中医中药还挺有意思的。
宋暖再打个哈欠,说的话也没过脑子,“大概就是说喝了药以后,你就能生龙活虎的,像个小白老虎一样。”
“呵呵,你以为我是个傻的。”朱一龙吹了吹宋暖耳边的头发。
“嘿嘿。”宋暖本来想糊弄朱一龙的,没想到被无情拆穿了,“就是古代的医家们以四方之灵命名的汤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唔,别说了,一说这个,我也困了。”朱一龙也开始打呵欠,他深深叹了口气,“养个孩子可真不容易。”
“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啊。”
“那个,我以后要好好孝顺爸妈,是吧。”
“你做的挺好了,哈,好困。”
两个人折腾了一晚上,早上六点的时候朱砚总算退了烧,三口之家躺在床上好一顿酣睡,连早餐也没吃。
十天后,朱砚的幼儿急疹痊愈,去复查了一次脑CT,头上血肿也完全吸收了,朱一龙真心觉得带孩子比彻夜拍戏还要累,月子里他好容易胖了十多斤,一不小心又瘦回去三斤。宋暖也瘦了五斤,她很开心,拉着朱一龙帮她和儿子拍照。
朱一龙摄影水平还不错,他拍了几张后,说:“你等一下,我要入镜。”
宋暖不许,“你不是不爱拍照吗?我是拍了用来发朋友圈的,你不能来。”
“凭什么他能和你秀,我不行。”朱一龙又把枪头对准了儿子。
宋暖开始选照片,“为什么不行,你没点数吗。”
朱一龙委屈,委屈了还不能发脾气,就坐在院子里和自己生气。
宋暖哄完小的,又跑过来哄大的,“乖乖,咱俩拍一张,我放钱包里好不好?”
“还要手机屏保!”朱一龙趁火打劫。
“没问题。”宋暖傻笑,“你放心,等过几年,朱砚长的像你了,我也不带他拍照。”
“嗯,到时候我们出去玩,把他扔在家里给奶奶。不过,朱砚可不一定像我。”
“呃?朱一龙你什么意思?他不像你像谁,把话说清楚。”宋暖发飙了。
“像你,当然是像你呀,我们宋暖最漂亮,孩子像你才能好看呀。”
“哼,过来,拍照。”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