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很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问, 同学之间的关心, 不是很正常吗?
而且, 他对她还有恩,对他们全家都有恩, 她关心一下自己的恩人兼同学, 很正常的事情啊?
怎么会让张小民这么惊讶?
虽然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诧异, 但还是老实回答:“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
没有直接说只是同学, 而是上升到了好朋友。
人家救了她家人, 如果她还不把人当好朋友, 那也太对不起他的救命之恩了。
张小民眼睛顿时一亮,竟然是好朋友吗?
那是不是说, 苏然的心里其实对他还是有点儿好感的?那如果他跟苏然表白, 是不是就不会得到拒绝了?
这样想着,他的火顿时就火热了起来。
如果真是是这样的话,他是有希望的。
他看向苏然的眼神火热而又热情。
这个眼神, 让苏然微微地皱起了眉头,只觉得哪里不对。
但是她又不知道哪里不对。
苏然两辈子都没有谈过恋爱,对感情的事情向来就很迟钝。
但不管怎样的迟钝,她这心里多少是有点儿惊觉的。
俗话说, 没吃过猪肉, 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
前世看了那么多的电视剧,喜欢的人会有怎样的眼神, 她看得多了。
难道这张小民的心里, 真的喜欢她?
顿时就慌张了起来, 她心里对张小民可没有爱恋,如果对方向她表白了怎么办?
她又不能回应,两人之间相见,可不就是尴尬吗?
这太尴尬了。
苏然顿时就有了退缩。
她不想再面对张小民。
苏然这刻意回避的表情,又怎么可能逃得过张小民。
他心里的热情,顿时被一盆冷水给浇灭了。
苏然的心里果然没有他吗?
她刚才在逃避他的热情,显然这一切都是他的自作多情罢了。
张小民的心里有些难受。
但随后,他又重燃希望。
苏然不喜欢他没关系,只要他喜欢她就行了。
他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苏然心里没有他吗?
如果心里有他,眼神就不会那么清澈。
他早就知道,苏然对谁都态度极好,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她给同学们补课,她从来就是关爱同学,希望同学们都成绩突出。
既然知道,又有什么好失望的呢。
看来,如今他还不能表白,现在都还没有表白呢,苏然就有了回避的心态,那如果表白了呢?他们只怕连朋友也做不成。
现在苏然把他当好朋友挺好的,说不定以后能够日久生情呢。
他们现在还小,才十七八岁,日子还长着呢。
他相信自己,能够慢慢把苏然的心融化了。
相通了之后,张小民笑道:“我没有想到你会把我当好朋友,我以为你只是把我当普通同学呢。很高兴你能把我当朋友,那为了庆祝我们成为朋友,我能不能请你吃顿饭?”
见他眼神清澈,刚才的一切又似乎是她的错觉。
苏然觉得,自己真的是被太婆她们搞得草木皆兵了,看到谁的目光都觉得是喜欢自己。
心里摇头苦笑,她又不是什么香饽饽。
“你今天过来,我让你尝尝我妈妈的手艺。”苏然没有说答应他的请客,也没有说不答应,今天请他在家里吃饭,不也是请客?
至于和他一起出去吃饭,到时候再说吧。
现在她没有心情。
张小民垂下了眼帘,之后他又重新抬起头,脸上是灿烂的笑容。
“那我要尝尝,肯定很好吃。”他很久没有吃过农家饭了。
他爸爸是从农村出来的,他以前也总会回到农村去,因为那里有他的爷爷奶奶,还有他的大伯二伯他们。
后来爷爷奶奶死了,他们家和大伯二伯他们也都分了家,就很少回乡下去。
也就是偶尔的回去一下,或是过年的时候回乡下去吃顿饭。
再也没有爷奶在的时候那么热闹。
每个家庭,自己家都有事情,又怎么可能会太去关心别人家的事情呢?哪怕是自家的亲戚,那都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不管亲戚之间感情如何,是好是坏,都不可能亲如一家。
更何况,他妈妈并不喜欢乡下的亲戚。
每次回去的时候,妈妈并不想跟着去,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淡然。
不过他和爸爸都还是会去乡下看望大伯他们。
不管怎么说,他们亲戚之间的感情,还是不错的。
当年大伯他们为了让爸爸读书,也是出了一番力,虽然最大的功劳是爷爷奶奶。
这也是爸爸偶尔会回乡的原因。
但是毕竟在城里工作很忙,也不可能会经常下乡。
但是大伯那边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帮,只要能够帮得上,又不违纪,爸爸都会帮忙。
哪怕他妈妈不同意,跟家里吵,爸爸也会酌情处理。
正是因为好久都没有吃了,张小民有些怀疑。
在城里,做饭都没办法土灶大锅,都是煤炉烧饭。
乡下却是那种土灶,有柴火味,烧出来的饭特别的香。
“那我过去给你们烧火。”张小民也不拒绝,很乐意在苏家吃饭。
……
苏太婆看到张小民过来的时候,脸上顿时堆起了笑容。
她对张小民的印象,不是一点点好,而是特别的好。
她觉得,这个张同学和自己的曾孙女是那么的般配。
但是苏然却似乎不是那么的热情。
但这没关系,不还有她们这些老东西在吗?
此时,张小民很勤快地跑到了灶堂后面,对苏奶奶说:“阿婆,我帮你烧火。”
苏奶奶高兴得,笑得牙齿都露了出来,连连说:“不用不用,你不会烧火,不用忙活,在旁边站着就行,陪我们说说话。”
张小民说:“我以前在乡下也烧过火,这土灶我能烧。”
苏太婆说:“你家在乡下吗?”不是说,是城里人吗?怎么又在乡下了?
张小民说:“我爸爸是从农村出来的,后来考上了大学,去了政府部门。我妈妈是城里人,我爸算半个入赘。”
他们家一开始一直都住在外公他们那个房子里,是后来爸爸工作的单位给发了一套公寓,这才有了他们自己的房子。
所以归根到底,他们还是农村人,不能因为住到了城里,就自认为是城里人。
苏太婆听到张小民这么说,心里也就明白了,这也是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
准确的说,是他爸爸农村出来,自己有了前途,这才在城里扎根。
那张家应该就不会嫌弃他们然然是农村人吧?
毕竟他们然然除了家在农村之外,其他的方面可都不输城里人。
苏太婆心里有了一丝底气,觉得他们家和张家,或许能够结成姻亲也说不定。
反正她看张小民,怎么看怎么满意。
这个曾孙女婿的人选,苏太婆的心里已经定下了。
此时,张小民已经钻进了灶堂里,开始往灶堂递柴火。
苏奶奶一开始还不放心他在那里烧火,如果他不会烧火,不但容易呛了烟,还可能耽搁了做饭。
但她在旁边看了一阵,发现张小民确实没有撒谎,他真的会烧火。
而且烧得比她十二岁的孙子好多了。
东升也爱陪在她身边,孝顺地帮忙烧火,但是东升毕竟还小,他们从来没奢望过他能够帮家人干家务到什么程度。
苏然倒也会帮着家人们干些家务,但是上至太婆,下至耀宗夫妻,就连几个小萝卜头,都不愿意苏然帮忙干活。
把她宠得,只恨天天让她什么活都不干。
今儿个,看到张小民烧得一把好火,心里也跟苏太婆似的,对张小民满意到了极点。
她从灶堂里走了出来,朝苏太婆眨了眨眼睛,那眼神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她对张小民那也是十分的满意。
苏太婆:我就说了这个张同学不错,你看多勤快。
苏奶奶:那是,姆妈的眼光向来都好。
张小民可不知道苏太婆她们婆媳两人的眼神对视,他还在那里认真地烧着火。
跟苏奶奶已经交流完眼神,苏太婆对张小民的态度,已经上升到了看待曾孙女婿的心态
“张同学,觉得我们家然然怎样?”苏太婆笑咪咪地问。
张小民没有想其他,脱口而出:“苏然同学自是顶顶好的。”
在他眼里,苏然何止是好啊?她分明就是他心里的女神。
苏太婆笑得合不拢嘴,但也没有再问。
太婆不是那种会给曾孙女下套的人,也不是那种不顾一切,只想着给曾孙女做媒的人。
只要知道这个张小民觉得然然好,那就够了。
至于其他的,让年轻人自己去谈吧。
反正然然还小,不急。
……
这一顿饭,自然是吃得宾尽主欢。
张小民走的时候,苏太婆还一直握着人家的手,一直说:“要常来玩啊。”
苏然的表情很正常,没有欢喜也没有难受,就是对待朋友的那种表情。
其他人还没有想到什么,苏妈妈也只是把张小民当成女儿的同学而已。
苏爸爸却是看着张小民,哪看哪不顺眼,只觉得这小子有可能会拱走他们家的大白菜,心里自然是不顺。
……
苏爸爸的案子,最后终于水落石出。
苏家什么事情也没有。
本来苏家和老宅那边就没有了关系,又怎么可能会因为老宅那边的五类分子就影响到苏爸爸?
自然是什么问题都不可能有。
孙德贵因为公报私仇,被革委会那么抓了起来。
正如张小民说的,有张父把持着革委会,又怎么可能会让冤假错案这样的事情发生?
更何况,这是没有一点站得住脚的理由。
没有人那么傻,放着这样不是理由的冤假错案,把人往死里整。
哪怕现在的运动,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也还是有人不敢存有一丝侥幸,就刚随意把人整治了。
再怎样,那也是需要把判决书写上原由的。
像孙德贵这样无法无天的人,毕竟还是少。
更何况张父从来就没有想过制造什么冤假错案,他就想着能够让平安县能够风调雨顺,让老百姓能够在这样的运动下还能够过上好日子。
至于冯主任,那就更不用去考虑了。
他哪怕是想要把张父从会长的位子上挤下来,那也需要有一番能力。
而不是随便找个人,按一个什么罪名就能够成立的。
毕竟,张父那也不是没有后台。
他的岳父那边就有后台,更不要说他的老领导了。
还有老领导那边给予他的承诺。
只要把人护住了,那就没他什么事情。
至于说以后清算的事情,他已经不想那么多了。就算被清算了,又怎样。
而且,他也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一件,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情。
孙德贵的垮台,那是所望所归,是所有老百姓的心声。
他一垮台,百姓们虽然不敢光明正大的放鞭炮,却也在家里吃了一顿好的。
这个消息传到了苏家村,村民们全体欢呼。
能不欢呼吗?
苏家村多数的村民,跟这个孙德贵是有些仇的。
当年可是他们联手把人整到派出所的。
哪怕法不责众,依然会让人担心。
如今听说了,孙德贵已经被抓进牢里,这一次,他不可能会被放出来了。
那可是革委会的人亲自抓的。
还能够有比革委会的更大的官吗?
更大的官自然也有,但现在不是都在革委会的统治下吗?
又过不久,苏然他们听说,孙德贵不但被抓进来那么简单,还被判了刑。
更听说,孙德贵还跟他老婆离了婚。
冯主任本来就是孙德贵老婆那边的远房亲戚,他妻家那边因为这个原因被冯主任骂了一顿,之后就跟孙德贵离了婚。
他老婆也是恨,不但离了婚,还把孙德贵的一些事情招供了出来。
那些警方没有查到的事情,被孙德贵瞒得死死的事情,都被他老婆给供了出来。
这下子,就跟捅了马蜂窝似的,更多的人开始落井下石。
还有孙小兰的夫家,也被供了出来。
孙小兰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就早早地嫁了人,嫁的还是一个镇上的校长,中学校长。
那个校长,年龄很大了,孙家为了跟人家攀上关系,竟然就把自己的女儿给卖了,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二十岁的男人。
但因为孙德贵的事情,这事被曝光,更连累得那个校长也下放到了农场。
……
等到苏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过了半年之后的事情.
还是张小民亲口告诉的她。
张小民自然知道苏然很关心这个事情,事情一出来,他就想要告诉苏然。
不过当时苏然正好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被外派到外地出差好几个月,等到回来的时候,才听说了这个事情。
但一切都已经落下的帷幕。
苏然也没有想到,孙德贵的倒台,竟然连孙小兰都给连累了。
关于孙小兰被嫁给一个比她大二十岁的男人的事,她还真不知道。
要知道书里的描写,孙小兰是等到这场运动结束之后才结的婚。
夫家的关系很好,作为男主,家里条件怎么可能会差?
后来做生意甚至做到了全国。
但她真的不知道,孙小兰在嫁给男主之前,竟然还会有一个婚姻。
不知道这是书里原本就该有的情节,还是因为她的到来,小蝴蝶翅膀扇动的结果。
但不管怎样,她知道孙小兰算是被孙德贵给连累了。
当然也是因为孙家的势力,把女儿推入的火坑。
但苏然也知道,以孙小兰女主的身份,在这场运动结束之后,她肯定会嫁给命定的男主。
不过苏然和孙德贵之间的恩怨,也算是了结了。
至少她逃过了十六岁那场灾难,如今孙德贵也被抓了起来。
她不可能按照书里的描写,再嫁给孙德贵。
只要这个剧情没有出现,那她这人生也算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年之后,苏然十八岁了。
十八岁的苏然出落得更加的出挑。
红嘟嘟的小嘴,傲人的身材,还有她那越发娇艳的容貌,让她的身边每天都围满了人。
很多人哪怕不是要买东西,也会去供销社排队,然后买上一些东西。
每次苏然值班的时候,生意就会特别好。
当然供销社那不是后世的那些商店,哪怕你要买东西,人家也未必就要卖给你。
只不过苏然和一些眼高于顶的同事不一样,不管谁来买东西,她都是笑脸迎人。
这样一对比,谁还愿意去她同事那里买东西。
苏然让所有的顾客满意,但同时也让那些同事不满意。
特别是有些同事还有一定的关系。
各种各样的原因刁难,但苏然都能够自然面对。
……
这段时间,张小民倒是隔段时间就会过来找苏然。
他依然没有表白,就当普通朋友相处。
苏然也摸不准张小民的心思,总不能就冷脸对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