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上门(1 / 2)

初五,四月二号,上鹿鸣屯石家门相亲的日子。

“还睡呢?”

早上不到五点,赵山就推开西屋的房门喝道。

“醒着呢爸。”赵江睁开眼,一个鲤鱼打挺翻炕起身。

昨晚虽然因为有点激动,睡的不踏实,但他现在一点不困。

赵江抓过放在旁边的衣服裤子,往身上套。

王桂怕太过张扬,给人印象不踏实,没让赵江穿那件城里买的夹克,选择了新扯布料做的衣裳。

灰黑色的素净,瞅着很精神。

赵江洗漱好,上东屋和爸妈、妹妹一起吃早饭。三人也是皆穿新衣,收拾得干干净净,显出对亲家十足的重视。

今天是赵家一个重要的日子,王桂没啥心思做饭,就整了块大豆腐和蘸酱,炒了个鸡蛋,主食是馒头。

吃过饭,王桂帮着赵兰梳理头发。赵山则对着小镜子整理衣领子,用热水把不服帖的侧边的头发按下,然后从炕柜里取出那双媳妇从城里给他买的皮鞋,拍了拍,登进脚,站起来扯了扯衣服下摆,走了几步。

“桂啊,你看我咋样。”赵山说道,边说边转身,去瞅衣服遮好屁股没。

“没问题。”王桂点点头,下炕拽过赵江,在儿子衣服上拍。

别说赵江紧张,赵山和王桂也是紧张中夹带着兴奋啊。

以前是大人们带着他们相亲,转眼间,要带自己儿子相亲了。

赵山和王桂也是初次为人父母,心情自然平静不了,生怕哪儿没整对礼。

“哥,你抹点,我整多了。”赵兰喊道。

赵江走过去,妹妹把手背上多出来的雪花膏匀到他手上。赵江双手搓巴搓巴,抹到脸和脖子上去。

“哥,我带这个头花行不?会不会太艳了点儿?”赵兰捋着编好的麻花辫子,有些不安地抬眼问哥哥。

“不艳,行!”赵江笑着说。

“真的吗?”赵兰嘟囔着,“我还是换这个戴吧。”说罢拿了另一个让王桂给她换上。

赵江摇摇头,他原以为自己就够兴奋了,结果一家人中倒是他最淡定。

“烟啥的备好了吧?”赵山问儿子。

“已经揣上了。”赵江说,翻开兜子,露出里面已经开封的石林烟盒和火柴盒。

“嗯。”赵山点头,“上人家门了,机灵点。”

“我知道爸。”赵江说,也不是头次经历了。

上辈子赵山走后,王桂也不是没领他相亲过。但那些人家话里话外都有种上位者的优越感,真娶进家门,难道还让妈妈和妹妹在自个儿家里看人脸色生活吗?

赵江气不过,这亲索性不结也罢,带着妈和妹妹转头就走了。

这世,人还是那么些人,事却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才七点多,赵山在窗边抽烟、踱步,不断低头透过窗子往外柳条帐子瞅。

王桂坐在炕沿,两手交叠,转头看向窗边,拍了拍赵山,“别转啦!转得我头晕。”

“我去外边站会儿。”赵山步子一转,索性出了屋,站屋檐下望着外边。

赵江看着父母和妹妹这样子,不知为何,眼角有些湿润,心里感觉很幸福。

赵山出了屋,瞅瞅外边道,又瞅瞅狗窝。狗都是会察言观色,狗帮瞧见赵江他们的样子,今日份都特别的乖巧懂事。就连早饭没肉,是苞米面混骨头汤,大花哼哧哼哧地吃都没敢叫唤一声。

还差五六分钟到八点的时候,院里的狗皆是仰头,没多久便整齐地叫起来。

媒婆李婶子来了!

赵山和王桂眼睛一亮,皆是起身,赵兰赶紧把麻花辫子甩到后边,看了看暖水瓶里备好热水没。

不用爸妈讲,赵江忙走出屋外,一声喝令,狗帮们都不敢叫了。

“李婶子,来啦。”赵江来到院门,领着媒婆往东屋走。今天是正事,李婶子穿的是旧衣服,但也十分干净精神,还是大红大绿的,显得喜庆。

赵江闪身,拉开门让李婶子先行。

进了门,赵山、王桂和赵兰迎过来,笑着寒暄了几句然后上炕说话。

赵兰为她倒上一杯热茶,是温水和热水混的,能直接入口,“婶,喝茶。”

“诶。”李婶子喝上一口茶水,眼睛却瞟向炕桌上放着的汽水。

“大妹子,乐意喝这个不?”王桂瞧见了,也不等她回答,拿起汽水熟练地扯开拉环,里面发出冒汽的声,递到她面前。

要不是王桂给她开,李婶子还真不知道怎么开呢。她光听过这玩意儿,没见过。

李婶子冲王桂一笑,拿起来,尝试地小小地抿了一口,“呀,甜汇汇的呢。”然后又喝上一口。

“来。”赵山坐在炕沿上,拽出烟来,递给李婶子,给她点燃后再自己抽上。

李婶子抽着烟,抬头往上瞅。

她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挂着的两张奖状,此时不禁多看了两眼。

附近十里八乡的,都是她一人保媒,消息灵通,李婶子记性也好,目光从“春猎第一”的奖状上挪下来。

她转头看房间内,赵家的是老房,里子却不简单。

院子里拴着八条狗,旁边挂着五六半和机枪管两棵枪,炕柜上面堆着皮张,桌上摆的小淘气和易拉罐汽水。

李婶子为这么多人拉线,也没被如此招待过啊。

她拉住王桂的手,笑说:“咱小江这回是又出息了哈。你说这谁家姑娘进了咱的门,不是享福啊?是她修来的福分呐!”

“姑娘进了咱家的门,那就是一家人了呀!”王桂性子好,从来就不喜欢婆婆刁难媳妇那一套。把人家心里整难受了,那儿子不也难受吗?

李婶子虽说的是场面话,但王桂听了眉开眼笑:“妹子,为咱家江儿的事儿,辛苦你了哈。”说着手还在李婶子手掌上拍拍。

“自家孩子的事情,能不上心吗?”李婶子撅着嘴嗔道。

真要论的话,李婶子和王桂还是出了五服的亲戚,说赵江是自家孩子也没毛病。不过这种亲戚也就在农村算亲戚。

“为咱小江,我可是在石家说顶了,嘴皮子都说破皮了。”李婶子边说边给王桂看她的嘴唇。

这也是媒婆的常规操作,向人说明自己多重视上心,费了很多心血,多要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