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1 / 2)

仁厚太子杨昭文武双全,也深受文武大臣们的拥戴。

隋炀帝原本想着,将来由杨昭继位,必定能将大隋的基业发扬光大,可是,没想到,杨昭英年早逝,为此,隋炀帝痛心不已。

好在杨昭留下了杨倓、杨侗和杨侑三个儿子,这多多少少抚慰了隋炀帝的心。

尤其是杨侑,聪明、仁爱像极了他的父亲,深得隋炀帝的喜爱。

隋炀帝感叹地说道:“阿孩太不争气了,每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和一些女人在一起鬼混,他若能像他大哥那样贤明,朕又何必御驾亲征?”

萧皇后听了,心头一凛。

从隋炀帝的话语中,她可以感受到隋炀帝对杨暕甚是不满,看来,杨暕想要争夺太子之位恐怕是希望渺茫了。

三个孙子固然也非常亲,但是,杨暕是自己的儿子呀,作为母亲,萧皇后当然希望杨暕能够承继大统。

她想到此处,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陛下,齐王还是太年轻了,等再过几年,相信他会更成熟一些。”

隋炀帝冷笑了一声:“要知道他比他大哥只小一岁,他哥当初像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十分沉稳了。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他是什么样的人,打小就能看出来了,我倒是觉得杨侑聪明好学,有乃父之风。”

“是啊,虽然杨侑只有十来岁,但是,他勤奋好学,谦恭仁爱,而且,很有主见,和同龄的孩子大不相同。”

“是啊,他像极了他的父亲,记得当初刘弗陵继位之时只有八岁,后来,把大汉也经营得有声有色,传承了几百年。”

闻言,萧皇后惊问道:“陛下此言何意?难道说你一直有意把皇位传给孙儿杨侑吗?”

“有什么不可以吗?”隋炀帝反问道。

“这——,”萧皇后不知该怎样回答,“在历史上,一般情况下,君主因为儿子因病去世,没有儿子,所以,才会传位给孙子。

可是,咱们有儿子,却绕过儿子传给孙子,而且,杨侑太过年幼,又如何能够镇得住那些文臣武将?这似乎不太妥当呀。”

“杨侑品行端正,天姿聪颖,是一个好苗子,他现在是很年幼,等再过几年之后,朕相信他会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皇孙。”

萧皇后听隋炀帝这么说,也不便说些什么,只是问道:“既然陛下要御驾亲征,那么,大兴城和洛阳,你到底打算怎样安排呢?后方留守也是极其重要的啊。”

隋炀帝沉吟了片刻:“我原本想把苏威和裴蕴带在身边,早晚听取他们的意见。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就让阿孩和杨侑来个公平竞争。

让杨侑和裴蕴驻守大兴,杨暕、苏威守洛阳。

朕要看看他们谁的表现更出色。”

萧皇后见隋炀帝已经做出了决定,也只好如此了,不过,让杨暕和自己十来岁的侄子竞争,似乎有点儿折损了他的颜面。

可是,萧皇后转念一想,谁让齐王不争气呢,如果他在考核期内表现良好的话,又怎么会是今天的局面呢?

现在能有一个争夺太子之位的机会,就已经不错了。

隋炀帝和萧皇后夫妻二人一直聊到了深夜,然后,双双就寝。

隋炀帝依旧精力充沛,不输于年轻人,和萧皇后冲了一波又一波,然后,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

因为即将巡游江都,有很多事情需要安排,隋炀帝早早地起来上朝去了。

齐王参加完朝会之后,进宫来给他母后请安。

“母后,儿臣给您请安了。”

萧皇后端坐在椅子上,眉头紧锁。

她把杨暕打量了一番,只见他眼圈黑紫,脸色苍白,精神不振,头上冒着虚汗,根据经验,知道他是纵欲过度造成的。

“阿孩,你来见为娘有什么事儿吗?”

“母后,我今日进宫主要是来给您老人家请安的,另外,有一件事情想和您商量一下。”

“什么事?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最近,儿臣手头有点紧张,母后能不能再支点钱给我用?”

萧皇后一听,把脸沉下来了,道:“你身为齐王,俸禄极其优厚,你怎么会缺钱用呢?”

“这——。”

其实,齐王最近一段时间背着他娘不知道,又在洛阳城外纳了几个小妾,并为她们购置田地、房产,花去了不少钱;

他又招来了数百名鸡鸣狗盗之徒,说是饱学之士,也要花钱去养;

同时,他聚众赌博,又输了不少钱;

另外,那柳氏喜欢什么假山、珊瑚等各种奢侈用品,为了讨得她的欢心,往往要花巨资从千里之外运来,在她身上花的钱财更是不计其数。

齐王入不敷出,自己的小金库早已经是底朝天了,因此,来找他母后借钱。

杨暕犹豫了一下,撒谎道:“母后,最近,儿臣购买了一些珍贵的书籍,花去了不少钱。”

“哦,你买的都是什么书?”

“回母后的话,儿臣买的都是些儒家经典,像什么《春秋》《论语》,以及其他诸子百家的书。”

“开卷有益,多读点书是好事儿,但是,买那些书又能要多少钱呢?”

“由于这些书籍晦涩难懂,因此,儿臣又自作主张请了一位萧老师,来教导儿臣。”

萧皇后听说他请了一位姓萧的老师,心中也很是宽慰:“只要你肯上进,将来还有机会,那么,你想要多少钱呢?”

“儿臣想借十万两银子。”

“十万两?你要这么多的钱干什么?为娘上次借给你的十万两银子,你这么快就用完了吗?”

齐王听了,一咧嘴:“母后,我府上人员众多,钱少了,也不顶用啊。”

萧皇后叹息了一声道:“你这孩子,都这么大了,一点也不知道替你父皇分忧,此次,朝廷调集了百万大军,要与高句丽开战,那么,这些军队一天得消耗多少粮饷和钱财?

如今,朝廷内外和整个后宫都在节衣缩食,节省开支,省下费用支援前方的军队,你怎么可以如此铺张浪费呢?”

“百万大军每天消耗的粮饷那么多,也不在乎儿臣这十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