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生死存亡(2 / 2)

朱标那日召见了邵质、吴伯宗后,便让詹同、宋讷暂时在家中赋闲。

宋讷有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忍不住来见詹同,詹同闻言笑了笑,说道:“宋大人,稍安勿躁。”

宋讷眉头紧锁,说道:“我怎么能不急?任伦、王瑾都出了事,眼瞅着就会牵扯到你我,你怎么不慌不怕?”

詹同瞥了宋讷一眼,说道:“任伦、王瑾是聪明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只要他们掌握分寸,你我身上的罪责便可控,若是路上出了意外,任伦、王瑾死了,那我们的罪责还能再减一筹。”

哦?

宋讷紧锁的眉毛微微舒展,道:“莫非詹大人还在外面留有后手?能将杨帆给……”

说着,宋讷用手做了一个“切”的手势,却见詹同幽幽道:“杨帆,是杀不掉了,此行他必定万分小心,不过可以对任伦、王瑾下手,之前准备的棋子,也可以启用了,让来自福建三省的‘百姓’入京城,让咱们的太子殿下看看‘民意’!”

民乱被镇压,杨帆的手腕不可谓不硬,詹同既惊讶于杨帆的手段,又准备好了后手。

你杨帆不是厉害么?你杨帆不是手腕硬么?好,那死去的百姓里面总有无辜的百姓。

詹同便利用这一点,让杨帆为死去的“无辜百姓”负责,到时候百姓的代表来到应天申冤,朱标还能置之不理?

换言之,就算朱标想要置之不理,詹同等人也会利用朝堂上他们的势力,将这件事推到明面上来,那样朱标就不得不面对。

宋讷听完詹同的话,这才松了一口气,道:“詹大人这一手,高啊!将水搅浑,他杨帆也别想置身事外!”

詹同谋划得很精明,一方面派出剩余的杀招,对任伦、王瑾等证人出手。

另一方面,詹同还要将杨帆也拖下水,让杨帆无法置身事外,到时候他们就有了筹码。

詹同的谋划很是全面,但是詹同却漏算了一件事,那就是杨伯成的“反水”。

当詹同正在与宋讷侃侃而谈的时候,詹同家中的管家,却急匆匆赶来,面色难看,急声说道:“大人,大事不好!杨伯成大人,杨伯成大人他……负荆请罪,前往宫中了!”

什么?

朱标命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昭告应天,称会对主动投案的大臣宽大处理。

詹同、宋讷等人对此嗤之以鼻,觉得谁会傻乎乎地送上门?主动自首自己的罪行?他千算万算,没算到他们的密谋者,知晓他们诸多秘密的杨伯成会是那个“傻乎乎”的人。

宋讷面如土色,喃喃道:“完了,完了!杨伯成去见殿下,我等完了!”

詹同一把薅住管家的衣襟,五官都扭曲了,道:“杨伯成到了何处?派人去拦住他,拦住他!”

管家苦着脸,说道:“大人,来不及了,杨大人已经入了宫,来不及了。”

詹同感觉到一阵天旋地转,他眼前一黑晕死过去,詹同很清楚杨伯成的背叛意味着什么,他做了那么多,谋划了那么多手段,都被杨伯成忽然的背叛大乱,一时间急火攻心晕死过去。

今日的应天,注定是许多人夜不能寐的一日,杨伯成白日入宫,到了晚上还未出来。

许多府邸都派出人去,就在宫门外等着,结果一连等了一夜,都未曾见到杨伯成出来。

诸多高官的心,都悬在半空中落不下来,应天的人心煎熬,杨帆却已经踏上了归途。

福建,建宁府,铜盘山下,七月。

七月的福建,暑气上升,杨帆一行人在铜盘山下歇脚,躲避正午最热的暑气。

小河边,老树下,杨帆与纪纲、王图、杨士奇等人坐在一起,正在与路过百姓交谈。

百姓挑着扁担,两边放着各种小玩意儿,他正是南来北往卖货物的货郎。

福建山多水多,许多偏僻的地方就靠着货郎运送东西,供给当地百姓所需的日用东西。

杨帆留货郎一起交流,自然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与他确认一件事。

货郎的手中有不少铜钱,还有许多铜钱已经磨损相当严重,却依旧流通于市面上。

杨帆返程回应天,并未选择便利的水路,而是选择了更加安全的陆路。

一方面,杨帆是为了安全考虑,另一方面,杨帆是为了沿途了解福建以及浙江等地的民生情况。

从福州府走到建宁府,杨帆一路上见到了不少民生百态,而最让杨帆注意的,便是海贸走私与货币问题。

前者,乃是杨帆要解决的,这次回到应天后他会拿出一个章程来,革除弊政。

后者,除了杨帆之外,聪明如杨士奇都没看明白,杨帆到底在干什么,又在忧虑什么。

待货郎离开之后,王图忍不住问道:“大人,咱们走了一路,您也看了一路,您为何总要看他们手中的铜钱?”

纪纲也是点了点头,说道:“属下已经仔细检查过了,那些铜钱都没有问题,全都是朝廷铸造的,更没有‘剪边重铸’的问题。”

杨帆见众人都看着他,笑呵呵地说道:“铜钱自然没有问题,不过你们可曾发现,这铜钱的年头可不短了,有些还是洪武初年铸造。”

众人面面相觑,都没明白杨帆的意思,只有杨士奇在听完后隐隐有所感悟,道:“杨大人的意思是,这铜钱流通,有问题?”

杨帆不可置否地指着离开的货郎,道:“这货郎行走四方,能接触到最普通的百姓,我们沿途见过的货郎不少,人人货币都是一副老旧模样,为何?”

众人很是不解,看向杨帆。

杨帆轻声说道:“我大明之前,两宋的时候,开辟的是赣矿,至前元时期横征暴敛,赣矿已经将近枯竭,故我大明的铜矿,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