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大明的条件(1 / 2)

也孙台的肩头,彷佛有千斤重担,鞑靼未来的生死,就看这次和谈了。

也孙台善于揣摩人心,在鞑靼多年,腌臜的事情没少做,对也孙台不满的人不少,奈何也孙台能哄得鬼力赤欢心,谁都奈何不了也孙台,但今日也孙台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也孙台贪婪、阿谀奉承,但当鞑靼面临生死危局的时候,也孙台能站出来!

鬼力赤以及文武官员,目送也孙台离开,祈祷也孙台能成功说服李景隆。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底。

当也孙台代表鞑靼出使明军的时候,塔密儿河西,三十里,瓦剌军正在集结。

瓦剌大汗佛家奴正在与众人连夜商议,佛家奴轻声说道:“明军回撤,大举进攻鞑靼,我瓦剌与鞑靼唇亡齿寒,不可不帮。”

佛家奴并非如鞑靼众人所想的那样,对鞑靼的生死置之不理,反而一直在想办法。

不过,明军已经被背刺过一次,怎么会再次犯下一样的错误?故瓦剌的进攻一直不顺利。

佛家奴的智囊、老师,如今的瓦剌太尉阿木尔微微颔首,道:“不过,若想要帮助鞑靼,需先拔掉钉在塔密儿河的‘钉子’。”

阿木尔口中的“钉子”,便是驻扎在塔密儿河的郭镇所部。

郭镇生性谨慎,善于防守,去年郭镇曾经在土剌河南镇守,今年先后于乌里雅苏台、塔密儿河防守。

大明今年北征的年轻将官里面,论防守的经验,绝对没有人是郭镇的对手。

瓦剌大将全国公观童微微颔首,道:“太尉大人所言极是,不过我们派出的数批传令兵全都被明军拦住,消息暂时传递不过去,若是鞑靼迟迟得不到消息,会不会因此心生嫌隙,与明军苟且?又或者继续逃?”

全国公观童的话,引起了不少将官的共鸣,他们对鞑靼还是抱有怀疑的,佛家奴却摇了摇头,说道:“明廷与我们有血海深仇,鬼力赤怎么可能与明廷勾结?”

“何况,明廷的目的就是彻底清除他们北方的威胁,瓦剌、鞑靼都一样,鬼力赤愿意,明廷也不会愿意。”

说着,佛家奴看向阿木尔,阿木尔立刻会意,清楚佛家奴这是需要他站出来,稳定众人的心。

佛家奴是瓦剌的大汗,地位尊崇自不必说,然而有时候,众将还是更信服阿木尔。

阿木尔从辽东纳哈出占据金山的时候开始,便是纳哈出麾下两大谋士之一。

金山被杨帆率领辽东军攻克后,纳哈出病逝金山,金山破,阿木尔率领众人,带着当时还尚且稚嫩的佛家奴逃到了杭爱山以北落脚。

阿木尔是军中的定海神针,他说的话,有时候比大汗佛家奴要管用。

阿木尔思忖片刻,说道:“诸位不必多虑,鞑靼已经没有退路,他们既不能投降明廷,也无法再往北逃遁,只剩下拼死一战,吾等当下最重要的,是起兵攻陷塔密儿河处驻扎的明军,如此才能顺利进攻明军侧翼。”

全国公观童闻言,想了想说道:“塔密儿河附近驻扎的明军,主将乃是郭镇,郭镇此人善于防守,若我军久攻不下,当如何?”

阿木尔想都没想,说道:“必须攻下,确保我军后路通畅,否则,我军只剩下冒险绕过明军,进攻明军一条路了。”

到了那个时候,瓦剌很可能陷入首尾难顾的局面,那当真是拿命在赌了。

佛家奴点了点头,道:“阿木尔先生说得没错,这样,立刻派人传讯给鞑靼,多派几队人,一定要尽快联系上鞑靼。”

说着,他的目光流转到了地图上,用手重重地点了点塔密儿河的位置,道:“十日内,我瓦剌定要攻克明军!”

关乎大明北方安定,关乎鞑靼生死存亡,以及瓦剌兴衰的战役,即将打响!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的最后一天,忽兰忽失温。

随着明军敲定战略,大明曹国公、征虏大将军李景隆,率明军主力,抵达忽兰忽失温。

明军虎视眈眈,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紧张的时刻,一队来自鞑靼的使团,抵达忽兰忽失温。

鞑靼太傅左丞相也孙台送来书信,希望能拜会大明的征虏大将军李景隆。

有道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虽然两军打生打死,但这使臣还是要叫的。

忽兰忽失温,明军大营。

也孙台率领十余人的使团,在徐辉祖的带领下走进明军大营,就见明军的大营齐整、军卒精气神十足。

时不时还能听到明军士卒操练的声音,中气十足,声音震天响,令人侧目。

也孙台身后跟随的使团成员,都是面色苍白,尤其是见到一队队精锐的大明兵卒的时候,吓得双腿颤抖。

徐辉祖将一切看在眼中,笑着对也孙台说道:“也孙台大人,我明军可精锐否?”

也孙台主动在请求见李景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也孙台多半是来求和的,故李景隆让徐辉祖领着也孙台,看一看大明的精兵强将,让也孙台心里有数,现在的鞑靼,没有与大明谈判的资本!

也孙台微微一笑,说道:“明军自然是精锐,盔明甲亮气势如虹,不过我鞑靼精锐勇士也不差,我家大汗也在厉兵秣马,我鞑靼勇士也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不惧怕任何人!”

也孙台输人不输阵,嘴上说得漂亮,不过话说得再漂亮,也无法改变两国、两军的差距。

尤其是到了中军帐前这一段路,两侧站着手持长枪的明军精锐,日光下,甲胄闪亮,兵甲如林。

也孙台见惯了大场面,也不禁心里一沉,他很快定了定神,往前走去。

也孙台能保持镇定,但是其他的使团成员往左面看看,再往右面看看,都是心惊肉跳。

他们就像是案板上的鱼肉,任凭人宰割,一旦人家要杀他们是举手之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