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泰眉头紧蹙,说道:“漠北天气苦寒,人烟稀少,驻扎漠北劳民伤财,不可不可!”
齐泰领头反对,自然有人站出来跟随,反对杨帆,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便是其中之一。
吴伯宗轻声说道:“杨大人,鞑靼已被我大明消灭,瓦剌眼见着也即将灭亡,这两大威胁都消除了,何必驻扎漠北,徒增负担?”
杨帆闻言微微一笑,说道:“吴大人,齐大人,你们觉得漠北的土地如何?”
吴伯宗与齐泰对视一眼,齐泰神态颇为骄傲,道:“漠北,区区苦寒之地,与我中原富饶之地相比,不值一提!”
齐泰有齐泰的骄傲,在齐泰心中,漠北塞外与大明的土地相比,没有多少价值。
杨帆就猜到齐泰会这么想,朝中很多官员,即便是吴伯宗这样的明事理的大臣,也会这么想,他也不着急,对满朝的官员说道:“诸位大人,也是这么想的?觉得驻军漠北,不妥?”
户部尚书楼覃缓缓地走出来,道:“杨大人,驻军漠北不说派多少人,山高路远补给也是问题,每年漠北的驻军花销钱粮,恐怕比现如今的边军,驻扎所需的银两要多五成到七成。”
楼覃身为户部尚书,最善于算经济账,他掰着手指头计算,算来算去就一点结论:耗费钱粮太多,受益太小,不划算。
齐泰的胸膛微微挺起,说道:“殿下,楼大人所言极是,既然劳民伤财、收效甚微,杨大人的提议,过于异想天开。”
朱标沉吟片刻,看向杨帆,杨帆是朱标极为信任、倚重的臣子,但不代表他会对杨帆所有的战略都听之任之。
从内心讲,朱标也认为驻军漠北是个赔本的买卖,并不想驻军到那边。
待齐泰说完,杨帆见朱标看向自己,从衣袖中摸索一阵,取出一封奏疏来,朗声道:“殿下,臣根据漠北的情况,拟定一封奏疏,请殿下过目!”
杨帆的奏疏内容并不复杂,主要是讲述为何要向漠北驻军,以及驻军之后的好处,以及后续的迁民。
待内官将奏疏送上去,杨帆便高声道:“驻军漠北,不能只从银钱的受益来看,要从长远来看,曾经我大明的边军,驻扎在宣府、大同,驻扎在山海关等地,如今,只要驻扎漠北,就可大大缓解边军之压力!”
大学士严震直闻言,眉头微皱,说道:“漠北已经空了,就算不驻扎到那儿,边军的压力也会缓解,杨大人不要颠倒因果。”
杨帆的嘴角上扬,说道:“严大人觉得,漠北的草场这么广阔,若我大明不掌控,不迁移百姓过去,漠北的草场就会空着?
微臣断定,若我大明不占据漠北,控制漠北,最多十年到十五年,就会有新的力量在漠北崛起,到时候耗费的钱粮,就不是现在可比的了,且我大明迁移百姓到漠北,可令当地的卫所‘屯牧’。”
屯牧?
兵部尚书李澄若有所思,说道:“杨大人这‘屯牧’,可是效仿‘屯田之法’?”
杨帆微微颔首,说道:“迁移百姓到漠北,百姓可依照游牧之法,以吾所上书中建立的卫所为中心游牧,如此,经过数年发展,可抵消不少运送粮饷的花销。”
李澄点了点头,又追问道:“那杨大人决定建立多少卫所,又在何处建立?”
杨帆想都没想,说道:“在唐努山设唐努守御千户所,在控奎河设控奎河守御千户所,这两个千户所可俯瞰扼守漠北之西。”
杨帆的心中早就将漠北的地图了然于心,说道:“在捕鱼儿海设捕鱼儿海守御千户所,捕鱼儿海守御千户所可看住漠北之东。”
李澄闻言思索片刻,说道:“捕鱼儿海山高路远,只设立一个守御千户所,是否过于单薄?”
李澄能担任兵部尚书,自然有几分真本事,立刻就发现,杨帆设立的捕鱼儿海守御千户所的弊端。
唐努山与控奎河距离很近,故唐努山与控奎河的两个守御千户所,能相互照应。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李大人所言极是,所以还需要在杭爱山设立杭爱山都司,于忽兰忽失温设立忽兰忽失温都司。”
“有忽兰忽失温为后盾,通往捕鱼儿海的路线通畅,则捕鱼儿海的守御千户所自然就有了依靠,另外,还需在和林设立守御千户所,作为连接忽兰忽失温与杭爱山的中转站。”
李澄琢磨了片刻,也不禁暗暗点头,杨帆挑选的这七个地方,的确都选在了点上,他拱了拱手,对朱标说道:“殿下,杨大人所言不无道理,若能在这七处设立都司卫所,的确能实控漠北,不过……”
犹豫了片刻,李澄说道:“我中原百姓习惯于农耕生活,贸然迁移百姓过去,恐怕会有诸多不适应啊,这一点,臣尚存疑虑。”
朱标微微颔首,然后说道:“本宫看过了杨大人的奏疏,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于漠北设立卫所之事事关重大,本宫要再想一想。”
朱标没有立刻准许杨帆的建议,毕竟,距离李景隆剿灭瓦剌还需要些时间。
朝中当前的要务,是将粮饷军械源源不断地送往漠北,支持李景隆剿灭瓦剌。
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中旬。
应天,小雪窸窸窣窣地落下,长安侯府,杨帆拨弄着小火炉里的炭火,微微眯着眼。
茶水的香气浓郁,令人心旷神怡,王图轻声说道:“大人,陆行大人的奏疏已经到了京城,称,最近的沿海又出现了倭寇。”
杨帆的神态悠闲,说道:“福建等三省官员刚刚熟悉当地政务,三省走上正轨,倭寇就又闹腾起来了,有趣,纪纲那边怎么说?”
王图翻阅了两下文书,说道:“纪大人传讯,福建当地士绅之中,有人参与鼓动倭寇横行沿海,锦衣卫正在追查相关人员与证据。”
杨帆微微颔首,这里面的事情不出乎杨帆的预料,想要让那群从海贸走私里面获利的家伙全部消停,可没有那么简单。
杨帆轻声说道:“福建有冯大人坐镇问题不大,料零星的倭寇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王图点了点头,取出一封书信,道:“大人,这是冯大人差人送来的书信,也是今日到的。”
杨帆拆开书信,浏览了一遍之后,杨帆说道:“冯大人家中有喜事,你准备一份礼物,送往福建,祝贺冯大人与沈小姐新婚。”
冯潮在心中先是感谢当初杨帆的帮助,并告诉了杨帆一个好消息,沈一丹获得朝廷嘉奖后,冯潮终于与沈一丹完婚,有情人终成眷属。